教育局公布中小學中文課程建議篇章  助學生提升中國文化修養

教育局今日發布中國語文課程的建議篇章編目。資料圖片

       教育局發布中國語文課程的建議篇章編目,建議學校逐步在課程引入建議篇章,引導學生欣賞語言韻律節奏,學習思想內涵,培養品德情意,提升文化修養;至於非華語學生,教師可因應他們的能力和興趣,靈活選取篇章教學。
 

       教育局總課程發展主任(中國語文教育)何燕萍今日在網上撰文指,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最後報告(2020)指出,身為中國人應懂得欣賞中華文化和中國文學,並建議從小開始培養學生欣賞中國文學作品和文言經典,再於中學階段逐步加強有關方面的培育。

       她續指,教育局就此成立專責委員會,成員包括學者、前線中小學校長和教師,檢視如何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中國文學和文言經典的學習。委員建議要多引導學生欣賞經典篇章和名著,並就中小學課程的不同學習階段推薦適合學生程度(包括生活經驗、心智發展等)的文言經典作品,幫助他們豐富語文積澱,培養品德情意和提升文化修養。

       她說,小學階段主要選取音節優美,琅琅上口的古詩文作為建議篇章,讓學生多誦讀,感受作品的語言文字和思想內容之美。中學階段的建議篇章則作為學生閱讀輸入的核心部分,讓學生透過熟讀精思,掌握篇中文學、文化內涵。
 

       她建議學校在課程內逐步加入建議篇章,以豐富學習內容。學校可靈活地把篇章融入課程,例如增設文言經典單元,或配合單元主題加入相關的篇章。「早前我們亦與出版社會面,歡迎出版社將建議篇章加入課本,設計多樣化的學習活動,以方便教師教學。」

       教育局發布中學和小學中國語文課程的建議篇章編目,除中一至中三的25篇外,其餘均為20篇。當中,建議小一至小三學生可讀韓非子的《守株待兔》、曹植《七步詩》、李白《靜夜思》等作品。小四至小六,可以讀《戰國策》的《鷸蚌相爭》、李白《早發白帝城》等。
 

       中一至中三可讀《列子》的《愚公移山》、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中四至中六以讀范仲淹的《岳陽樓記》 、諸葛亮的《出師表》、李清照的《聲聲慢 秋情》(尋尋覓覓)等。

       來源:香港橙新聞網[2021-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