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波:過去香港社會「禮崩樂壞」受立法會秩序影響

陳健波說,社會「禮崩樂壞」很大程度受立法會秩序影響。

 現屆立法會即將收爐,所批準的項目和撥款均創下本屆立法會新高,分別為120項和3278億港元。財委會主席陳健波近日接受中新社專訪,表示財委會處理規程問題的時間大減,效率提升,社會建設也因此走得快很多。

 陳健波指出,立法會財委會會議前4個年度遭不停惡意「拉布」,某些議員阻礙會議進行的「招數」包括提出臨時動議、中止待續議案、反覆問相同問題等。曾有人提出1500條臨時動議,而只是表決1條動議最少都要2分鐘。他舉例說,在財委會審議2019至2020年度公務員薪酬調整相關撥款時,財委會共開會約25小時,用於處理與會議內容無關的規程和程序事宜就耗時逾17.5個小時。

 陳健波提到,用會議時間長短,判斷立法會是否履行好監察政府職能是錯誤方法,關鍵在於議員要發掘和提出有質量的問題,引起公眾對問題的關注,看政府的建議有何改善之處。

 陳健波說,從「佔中」到「黑暴」,社會「禮崩樂壞」很大程度受立法會秩序影響,「市民、年輕人看到議員都沒規沒矩,怎麼會覺得要守法呢?」,從立法會開始「走下坡」起,各方面均採取容忍態度,現在回想這是錯的。所幸香港國安法讓人們看到希望,而完善選舉制度也讓在港從政之路的前景更加廣闊。

 陳健波強調,希望新一屆立法會議員對政府「是其是、非其非」,資歷深的老議員帶領新議員共同提升會議素質,讓市民覺得立法會議員是服務社會、值得尊重的人。

    來源:香港大公網[2021-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