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媒環境下如何推動中文報業發展?報業領袖建言獻策

    世界中文報業協會第54屆年會於今日(18日)舉行,受疫情影響,本次年會以「香港主會場+視頻連線」的方式進行,來自中國內地、香港、澳門、台灣、韓國、日本、東南亞、北美、歐洲等十個國家和地區的50位中文報業代表參加,共同探討網媒環境下如何推動中文報業發展。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香港中聯辦副主任盧新寧等出席年會。

世界中文報業協會第54屆年會嘉賓合影。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攝

    世界中文報業協會首席會長、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姜在忠表示,當前中國和國際形勢每天都在發生變化,為傳媒工作提供不竭的新聞源泉,雖然新技術的發明,為新聞傳播開闢了更多渠道,但是內容為王仍然是不能顛覆的金科玉律;紙媒要善用新媒體傳播渠道和方式,走好媒體融合之路,在新舊媒體轉換中,把握好主動權,並在適當時候完成轉型。他強調,「雖然紙媒面對新媒體的競爭,但紙質媒體仍是傳媒基石,要在擁抱新媒體的同時,充滿信心地堅持下去。」

    代表內地的經濟日報副總編輯鄭波表示,互聯網快速發展,使得傳媒行業進入新時代,傳統媒體要積極擁抱技術革命,加快媒體深度融合,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內容為王,做大做強紙媒傳統優勢和核心競爭力,發揮好社會輿論引導者與組織者的作用。同時,他還表示,媒體可以加強對外合作,借用外力實現更好布局,發揮商業平台的渠道作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讓世界讀懂並分享中國奇跡的奧秘,展示中國對世界的貢獻和責任擔當。

    世界中文報業協會副主席、華文媒體集團社長李慧玲表示,在多元種族、多元宗教的新加坡,媒體對於本地新聞事件的發展並不止于報道,也刊登各界的看法,保留各族群聲音,促进国家形成共识,避免社会因为意见分歧而分化。

    世界中文報業協會會長、聯合報執行董事項國寧指出,台灣近年來媒體發展呈現四方面變化,包括會員訂閱多元化、產品形式與收入來源多元化、社交媒體大爆發、媒體與平台議價與分潤,預期未來媒體將透過算法繼續發展個人化服務,做到更精準的傳播。

    代表馬來西亞的世界中文報業協會執行委員、星洲日報首席執行員許春則介紹,《星洲日報》在政治動蕩和新冠疫情期間所發揮的社會作用,包括在全國華校推動「戴口罩 愛自己」醒覺運動,捐助超過600萬個口罩給學生及教師,推動「疫起送暖」活動,派送一萬份生命糧給困難家庭。

    代表香港的星島新聞集團聯席行政總裁蔡晉指出,新媒體的發展不但給傳統紙媒帶來挑戰,亦帶來機遇。互聯網擁有龐大受眾群體,有及時性、多樣性以及無限空間等特點,多媒體彌補了報紙在時間上的短板,以及讀者年齡層偏高的不足,拓寬了讀者群,同時提升了讀者體驗。他還指,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及應用技術的不斷開發值得重視,5G、AI、VR等各種新技術發展成熟,對各行各業有重大影響,既是挑戰亦是機遇。

    代表中國知網(CNKI)的關曉嵐則介紹了集團在數字化加工方面的豐富經驗,並計劃發起「世紀華文報章整合與傳播」的合作倡議,共同推動海外華文報紙的存儲、展示與傳播,讓全世界了解海外華人華僑超越百年奮鬥歷史。

    來源:香港文匯網[202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