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港澳天宮對話」今舉行 翟志剛為香港學子詳解如何保持狀態

三位航天員向大家問好。

今日下午,「元旦京港澳天宮對話」活動舉行。活動採取天地連線、多地協同形式進行,三位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與來自北京、香港和澳門的青年學子展開互動交流,三名航天員還送出來自「天宮」的新年寄語。翟志剛等人在活動中對同學們的提問進行了認真回應。

在對話進行中,港大現場有同學提問,在第一次出艙活動時,三位航天員不約而同地說了「感覺良好」四個字,在太空環境中怎樣保持感覺良好的狀態?

翟志剛表示,在2003年「神五」落地,楊利偉曾經說過「感覺良好」;在2008年我首次完成出艙活動任務之後說過「感覺良好」,大隊的全體航天員都說過「感覺良好」。他引述毛澤東詩詞「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後盡開顏」,以此形容「感覺良好」背後的心情。

他說,這是一種經過重大考驗,突破重重困難,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相信大家在克服困難、收獲成功之後也會感覺良好。他表示,在這次飛行任務中最具挑戰性的是長達6個月的在軌駐留,長時間的失重飛行會導致我們肌肉萎縮、骨鈣流失,長期狹小密閉環境,會讓航天員的心裡產生孤獨感、煩躁感。面對這些現實的考驗,航天員在軌工作之余,都積極地進行身體鍛煉,主動地進行自我心理調節。

港大同學在向三位航天員發問。

翟志剛說,最需要感謝的是工程全線的科研人員,是他們辛勤的付出和全天候的保障才使得航天員在整個飛行過程中始終保持感覺良好。目前任務尚未過半,在後續的任務中航天員還可能遇到各種問題和困難,但是堅信,一定能在完成任務落地以後,讓全國人民看到三名航天員歸來之時依舊感覺良好。

港大另一同學詢問王亞平,對新的一年有何期待?對此,王亞平指,今次是中國人首次在太空家園過年,相信中國人在太空邁出的腳步會更遠。她說,希望有更多年輕人加入,並相信夢想終將變成現實。

在北京現場,有清華大學同學請教,航天精神如何影響航天員。對此,翟志剛表示,精神所在就是血脈所在,就是力量所在,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是航天戰線接續傳承的紅色基因,是工程立項、實施近30年來工程全線人員愛黨報國、自立自強、創新超越的生動寫照。他說,航天員大隊的門楣上有這樣八個大字:祖國利益高於一切。

他表示,有國才有家,無論飛多高、飛多遠,強大的祖國永遠是最堅強的後盾,愛國主義將永遠是激勵我們飛天的動力源泉。大家只要把國家的利益擺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就一定能一往無前,克服困難。

港大現場,活動現場氣氛熱烈。

有澳門大學同學向葉光富提問,如果在飛行過程當中遇到突發情況的時候如何面對和解決。對此,葉光富指出,航天員雖然身處遙遠的太空,離祖國很遠,但是任何時候都絕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乘組三人是一個非常團結、高度信任的一個戰鬥集體,在遙遠的地面有成千上萬的航天人時刻牽掛著和守衛著他們的安全,全天候提供智力支持和技術保障。

葉光富說,在太空中身體雖然失重,但是心裡卻非常踏實,相信有千軍萬馬的支持保障,有千錘百煉的艱苦訓練,還有千變萬變的預判推演,以及來自前輩們在實踐中積累和分享的寶貴經驗,「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有能力堅決完成任務,請祖國和人民放心」。

在活動最後,王亞平還展示了空間站內貼著的許多航天主題的畫作,這是孩子們送給航天員們的新年禮物。王亞平說:「這些畫非常有趣,很有想像力。希望有一天,孩子們的航太夢想可以成真!」圖:直播截圖、點新聞

來源:香港橙新聞網[202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