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張伯禮:香港需更嚴格隔離控 疫遏止病例攀升

張伯禮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天津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發言。

香港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牽動人心。正在北京出席全國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張伯禮在接受專訪時表示,應對第五波疫情,香港要借鑒內地的防疫經驗,目前最緊迫的是要抓住時間窗口,執行更加嚴格的隔離措施,如社區封閉管理,減少人員流動、聚會等,並結合香港的人文環境和地區特點調整防疫措施施行的具體形式。同時,他建議,當前香港特區政府要統籌各方資源以快治快、以變治變,才能降低每日新增病例的快速攀升。

「內地有很多抗疫的有效經驗可供香港借鑒,例如全民快速普篩,嚴格的隔離政策,普遍服用中藥,組建重症醫療隊,病情分類救治等等。」張伯禮認為,重點要放在阻斷疫情傳播鏈,加強對感染患者的救治,在這個基礎上結合香港的人文環境和地區特點來調整防疫措施施行的具體形式,尤其要避免防控出現大的漏洞。「香港防疫部門應了解動態清零若干基本原則,特別針對最薄弱環節,如養老機構、福利院、精神病院及學校等。」

隔而不離是一種危險

張伯禮指出,按照內地過去兩年積累的經驗,阻斷疫情傳播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隔離。他舉例稱,武漢疫情處在社區感染全面爆發階段時,就通過強有力的隔離措施,一個多月就實現新增病例斷崖式下降。張伯禮認為,當前香港特區政府要統籌各方資源,以快治快、以變治變,才能降低每日新增病例的快速攀升,「一是要準,即隔離哪些人一定要精準;二是要實,措施必須要果斷、堅決、有力,隔而不離也是一種危險;三是全面,全方位動員、布局,把方艙醫院抓緊時間建起來至關重要。」

中醫藥可阻斷疫情蔓延

張伯禮建議,香港建立若干方艙醫院收治確診的普通型患者,集中專家救治重症患者,減少死亡人數,應該鼓勵中西醫結合和中西藥並用,發揮中醫藥阻斷疫情蔓延、治療輕型或普通型患者的優勢。他透露,2022年1月8日,天津打響內地Omicron防控第一場遭遇戰後,堅持「早、嚴、準、全」的防控原則,中醫藥在隔離點、對密接者採用普遍服用中藥預防;整建制接管病區收治普通型病患;對有基礎病的老年病人,發揮中西醫結合優勢,「先症而治、截斷病勢」,阻止向重症發展;對重症患者實施「一人一策、一人一方」,促進病情向輕症轉變,取得良好效果。

港人應調節身體狀態

對於港人可以如何加強自身的防護,張伯禮指出,「將身體調節到最好狀態是最有效的預防手段,希望香港本地的民眾提高對疫情的防範和重視,做好個人防護,堅持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注意不宜過度疲勞,保持充足睡眠。」

張伯禮又表示,西方媒體不斷質疑中國的「動態清零」做法,但當傳染性更強的Omicron變異病毒株出現後,他們對中國「動態清零」政策也給予認可。海外疫情的嚴峻反證了我國一直堅持「內防反彈,外防輸入」「動態清零,精準防治」的策略是成功的。

來源:香港文匯網[2022-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