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家榮:當個案再減少時會推進病毒追蹤工作

歐家榮表示,當個案再減少的時候,衞生署會再進一步做流行病學調查。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建議,政府放寬社交距離措施的同時,要做好個案追蹤工作,就算不幸出現疫情也可及早截斷傳播鏈。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今日(22日)於疫情記者會提問,衞生署是否有重啟病毒追蹤工作的計劃?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回應表示,政府預計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後,市民外出用膳除口罩會增加感染風險,確診數字可能會有反彈,衞生署會密切留意最近一兩個星期確診數字是否有上升趨勢。而現時的個案追蹤工作集中追蹤個案的家居接觸者,以及安排個案家居隔離或入住社區隔離措施,家居接觸者則會安排在家接受檢疫。

歐家榮指出,衞生署也會透過兩個網上申報平台收集患者的資料,包括他們居住、工作的地方,也會就收集到的資料做流行病學分析,如果發現一些大廈或工作場所出現聚集性個案,就會發出強制檢測公告,希望可以找出更多個案。如果個案是在網上平台呈報,衞生署也會聯絡這些個案,追蹤他們的流行病學資料,做出防控措施。

他續指,當個案再減少的時候,衞生署會再進一步做流行病學調查,可能會追蹤個案的行蹤、去過的地方,看下有沒有出現爆發的情況。現階段主要集中處理爆發的情況,比如一些院舍、學校個案增多的時候,衞生署會集中處理,做追蹤工作。

來源:香港文匯網[2022-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