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七成受訪港人支持跨境醫療合作 工聯會倡醫療券擴至大灣區內地9市

   香港工聯會大灣區服務社與黃國立法會議員辦事處於4月25日至5月20日進行「跨境醫療需求調查」,委託工聯會康齡服務社和工聯會內地諮詢服務中心分別向香港居民與內地港人以實體問卷及網上問卷方式,調查受訪者對「錢跟病人走」、特區政府購買內地醫療服務,資助市民去內地三甲醫院就醫的看法。

   工聯會副理事長曾志文表示,港大深圳醫院截至3月31日已安排4.27萬個診症預約、為約3.56萬人次提供診症服務,特區政府為身在廣東省的醫管局慢性病患者推出特別支援計劃之使用人數反映市民對跨境醫療服務需求殷切。

   工聯會康齡服務社向香港居民收回882份問卷,超過六成受訪者正輪侯專科門診或手術、當中有四成人認為香港公立醫院輪侯時間長,超過三成人認為香港私家醫療機構收費貴,並有逾七成受訪香港居民支持推行跨境醫療合作,贊成特區政府資助在醫管局登記的香港人可到港大深圳醫院等內地三甲醫院看病。

   工聯會內地諮詢服務中心則訪問1552位居於大灣區內地9市的香港人,有近九成人曾經在內地求醫;37%受訪者表示醫院費用高,在病歷未互認下需要花費在重複檢查上、25%受訪者指沒有在香港常用或合適藥物,而23%受訪者認為醫療服務質素未如理想。

   工聯會理事長黃國指,兩項調查結果反映支持推行「特區政府對居粵之醫管局長期覆診港人特別支援計劃」的香港居民及內地港人分別達74及93%,而表示如果香港醫療福利可攜會到內地三甲醫院看病的分別有69及82%,由此可見跨境醫療服務需求龐大,特區政府應積極考慮延伸計劃。

   內地港人方先生長居廣州,他曾透過特別支援計劃到港大深圳醫院覆診,這計劃能照顧到內地港人醫療需要,可使用醫療券的安排能減輕其經濟負擔。惟因年事已高、行動不便難以應付來回深圳覆診,若計劃能恒常化並延展至大灣區其他城市對內地港人可說是大喜訊。

   工聯會最後提出5點政策建議:將「特區政府對居粵之醫管局長期覆診港人特別支援計劃」恒常化、增加支援科目並擴大資助範圍至包括專科手術,取得經驗後擴大至大灣區內地9市三甲醫院;優化及擴展「港澳藥械通」,為常見疾病的常用藥物清單加快作批量審批;促進跨境醫療病歷互認,避免重覆檢查;檢討醫療劵適用範圍,擴大至灣區內地9市三甲醫院並容許用作購買內地醫保以及鼓勵港資醫療機構在大灣區內地城市開設分院,拓展港營醫療服務,讓香港市民有更多選擇。

    來源:香港商報網[2022-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