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的講話中指出,香港正處在從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未來5年是香港開創新局面、實現新飛躍的關鍵期。筆者認為,未來5年香港處在「由治及興」新階段,「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仍需在理論與實踐、制度與政策等方面對「一國兩制」予以完善,切實解決影響、阻撓、干擾「一國兩制」實現「高品質實踐」的因素。
首先,「由治及興」新階段需要持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一國兩制」是一項重要的國家政治制度,是戰略性、長期性的國家大政方針,不是權宜、臨時的政策。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央就新形勢下堅持、發展和完善「一國兩制」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推進「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提供了根本遵循。2017年,中共十九大已經將堅持「一國兩制」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2019年,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將堅持「一國兩制」作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顯著優勢之一。
2021年11月,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更是把「一國兩制」事業作為中共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定位,實際上是從中共成立100周年、新中國建立70多年和改革開放40多年的歷史發展進程中給「一國兩制」的定位,是把「一國兩制」與中國共產黨、新中國和改革開放的命運連接在一起。
不容迴避的是,「一國兩制」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在實踐中出現新問題、新挑戰是正常的。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使其更具生命力,更具吸引力才是其前途所在。「一國兩制」進入「高品質實踐」階段,必須持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為「高品質實踐」提供高品質的制度保障。一是堅持「一國兩制」的「兩個根本宗旨」,即堅持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堅持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
二是必須不折不扣地堅持落實中央對香港特別行政區全面管治權、落實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三是持續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維護中央對特別行政區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發揮祖國內地堅強後盾作用和提高特別行政區自身競爭力有機結合起來。確保「一國兩制」方針不會變、不動搖,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不變形、不走樣。
其次,「由治及興」新階段需要提升香港特區政府的施政效能。提升管治效能是「一國兩制」在「高品質實踐」階段獲得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支撐。完善香港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有利於提升政府施政效能。但並不是說只要愛國愛港就能治港、就有能力治港。治港者的能力對於治理效能至關重要。提高愛國愛港者特別是特區政府管治效能、完善特區治理體系,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是未來面臨的重大任務。未來,要聚焦愛國愛港力量能力建設,提升特區管治水平和效能,推動香港實現良政善治。
當此之際,提升政府管治效能,推進香港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成為當務之急。提高施政效能要從多方面著力。一是香港特區政府施政要適應內外政治環境的變化,要有戰略前瞻,提前部署。內外形勢的多變性、複雜性和不確定性導致傳統的技術性制定公共政策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形勢的變化,在某種情境下還落後於形勢的變化。二是建立政治人才培養機制,加強愛國愛港者政治人才的培養,特別是系統化、梯隊式的培養體系。三是加快特區政府的管治效能建設,發揮現有優勢,彌補潛在不足,強化行政長官在特別行政區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和權威,提高施政效能。
再次,「由治及興」新階段需要聚焦、解決香港社會的主要矛盾。進入「新時代」後,中國(內地)的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當前香港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什麼呢?儘管香港社會存在著包括民主發展、經濟發展和社會問題等多種矛盾,但回歸以來很長一段時間香港社會的主要矛盾集中在政治安全問題上。在持續多年的政制發展和國家安全問題得到相對解決的前提下,矛盾的焦點發生轉向,社會的關注更加聚焦經濟民生問題。
實際上,長期以來香港經濟結構的不平衡令增長成果的分配嚴重不均、收入差距及資產差距加劇、生活成本上升與勞動所得增長的差距顯著擴大,這一香港社會的矛盾聚焦發展與分配之間的關係。經濟社會矛盾長期積聚,易引發民眾不滿,成為社會易燃易爆的焦點,引發動盪,也容易被外部勢力所利用。當前,香港社會主要矛盾轉向經濟社會民生問題在香港社會也有了共識。據此,筆者認為,當前香港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由政治安全矛盾轉變為香港民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長期困擾香港發展的各類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得不到解決之間的矛盾。
應對香港社會主要矛盾的重點在於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一是要強化經濟社會發展的動能,加大解決深層次矛盾的力度,提高政府的施政效能,增加社會需求的有效供給,逐步緩解民眾的焦慮。二是特區政府要著力解決住房、就業、醫療、貧富懸殊等各種深層次問題,以提高港人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同時有助提升港人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三是推動香港社會和特區政府形成「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促進特區政府承擔、履行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主體責任,切實解決桎梏香港發展的深層次結構性矛盾,切實維護穩定和發展。
最後,「由治及興」新階段需要提升抵禦百年變局風險挑戰的能力。近年來,香港經歷修例風波、新冠疫情、大國博弈、地緣衝突、逆全球化等方面的衝擊和影響。與此同時,美西方打「香港牌」,試圖通過干預香港事務遏制國家發展。中國政府反制美西方干預香港事務的最大舉措就是頂住美西方的壓力,制定實施了香港國家安全法和修改完善了香港選舉制度,從制度、政策上壓縮了美西方通過代理人介入香港事務的空間,從法律上和心理上對外部勢力在香港的活動形成震懾。對外部勢力幾十年來「習以為常」的行為的改變更具有威懾力。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必然面臨更多的風險挑戰,香港要有危機意識,提升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一是強化自身的競爭力、獨特地位和優勢以迎接挑戰。只有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更加凸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等方面的競爭力更加強化,國際資本和力量對香港的「依賴」更加難以替代,香港才更具有應對風險挑戰的「家底」和能力。二是面對未來的地緣政治衝突、中美大國博弈、金融市場動盪等不確定性因素,香港應提高風險研判、壓力測試和危機應對能力,加強與中央有關部門和內地的協調、協同,借助國家的實力和支持來應對危機,以國家「靠山」的確定性應對風險挑戰的不確定性。
祖國永遠是香港的堅強後盾。三是對未來仍面臨的各種外部勢力介入,香港應積極配合、落實中央對外部勢力的反干預、反制裁,以維護國家利益和香港利益。四是不少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在香港具有較大規模的存量利益以及利益增量,香港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應加強與外國在港利益團體的積極互動,讓利益攸關方正確認識中央對「一國兩制」的政策和香港特區政府的有關政策,以贏得國際資本對香港的信心。
作者:張建,為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港澳研究室主任、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
來源:香港橙新聞網[2022-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