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靜儀|國家在港選拔航天員可見中央對港青的扶持

        昨天(2日),國家宣布啓動第四批預備航天員的選拔工作,並歷史性地首度在香港選拔「載荷專家」。所謂「載荷專家」,是指在太空進行各項專門科學實驗和探測的科學家與工程師,他們並非職業航天員。他們在長期飛行的空間站中從事某項科學研究和實驗工作,負責有效載荷的管理和操作。

        一直以來,普遍對於港人來說,航天夢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美夢,只能透過觀看航天片段去參與。記得從前每一次內地航天員的訪港,都會牽動全港市民的心,市民像「追星」一樣,去注視著訪港航天員在港日程的一舉一動。國家在航天事業上的卓越成就,曾無數次提升了港人對於國民身份的認同,令大家對作為中國人的身份引以為傲。因此,任何人有機會以「載荷專家」的身份去參與及貢獻國家的航天事業,必定是無比的光榮。身為中國人,每一位香港市民都有愛國護港的基本責任。無奈地,基於各種歷史因素,儘管香港已經回歸了25年,但香港社會在過去的暴亂中,卻印證了一部分的港人仍然「心在曹營身在漢」。

         新冠疫情肆虐香港超過兩年半,各行各業都處於極艱難的狀態,經濟之冰封令不少青年人看不到未來,亦尋找不到一條適合自己的出路。如今,國家宣布了第一次在香港選拔「載荷專家」的重要消息,對整個香港社會來說,正是振奮人心的重大喜訊,也極具重大的歷史意義。國家給予香港機會,成為粵港澳大灣區11個城市的其中一個,讓香港登上國家通往繁榮進步的順風車。在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策略中,內地於各種政策上,也給予了香港青年不同的機會,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創一片新天地,盡量在各方面協助他們在灣區創業,並提供各式各樣的資助、協助及支持。

        現時,以深圳前海自貿區為例,當地給予企業的優惠政策是非常多的,其中特別是對於港澳人的補貼,有著很大的扶持力度。如此舉措背後的真正原因,當然是前海管理局為了配合國家的發展大局,全力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批准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故希望鼓勵更多的港澳青年前來入駐前海。

        今年7月,深圳前海自貿區便針對港澳青年來前海創業給予積極支持,率先建設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推動港澳青年在前海自貿區聚集發展。這次深圳前海港澳青年創業補貼政策給予了年輕人的創業機會,大大緩解他們創業初期的資金壓力等,並為港澳青年在前海實習、就業、創新、創業及生活發展提供各類扶持獎勵資金,例如設立獎學金、實習及就業資助、專業人士資助等。一連串的舉措,都盡顯國家對於港青年的眷顧、關懷,以及願意透過一切可行的方法培育他們成才。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年輕人對未來充滿憧憬,更是不難理解。當然,要達到自己的夢想,除了遇到適當的機遇外,個人的努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國家在各方面對港青的協助及扶持,正是給予了他們一個理想的環境,透過個人奮鬥打拼自己美好的未來,這些做法遠比直接將金錢或其他物質送給他們更具意義。對於國家的栽培及支持,港青的最大報答,就是積極參與、全力以赴、做到最好;透過追尋自己的夢想,去發揮自己所長,為國家的繁榮進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中國地大物博,再加上國家的扶持,任何港青要在內地創一番事業,國家支援力度是很大的。於香港出生長大的港青,也該開闊自己的眼界,放眼內地,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珍惜國家給予的各方面機會,妥善計劃在未來的日子及自己可以如何在事業上,隨著內地政策可提供的各種協助、優惠、補貼,從而確定個人日後的事業發展策略。

        作者為香港執業大律師、粵港澳大灣區執業律師、廣東華商律師事務所港澳律師執業中心副主任、粵港澳大灣區創新智庫顧問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來源:香港橙新聞網[2022-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