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大灣區論壇「粵港澳大灣區,融通共用譜新篇」

由中國日報和香港再出發大聯盟主辦的「2022 大灣區論壇暨中國日報香港版創刊 25 周年慶祝式」今 日在香港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 家超作為主禮嘉賓,以視頻形式發表主旨演講。

此次論壇主題為「粵港澳大灣區,融通共用譜新篇」,業界專家學者對粵港澳大灣區如何推進互聯互通,城市之間如何發揮優勢推動區域建設分享見解,來自《財富》世界 500 強企業和中國 500 強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專家學者、媒體及亞洲企業精英人士等 400 餘 人通過線上線下形式參與論壇。

中國日報香港版創刊 25 周年慶祝儀式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在主旨演講中表示,粵港澳大灣區 11 座城市的融合,將會猶如「核聚變」一樣,釋放出前所未有的能量。這不僅僅是對大灣區內城市而言,對周邊其他城市也是一樣。大灣區的融合需要整合「9+2」座城市的資源,包括人才、資本、貨物和電子資料在內的各項資源更好的跨境流動性。同時,需要第一時間掌握跨境之後資源的流向情況,因此及時掌握灣區內地城市的變化是融合的關鍵。

全國政協梁振英副主席以視頻形式發表主旨演講。

梁振英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已經被探討了五年,我們需要行動起來。內地的九個城市機會多多,香港應加倍努力去探索、研究、發掘及參與,充分利用作為國際城市的獨特優勢,發揮其聯繫作用,向國際夥伴們分享這些城市的發展。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主旨演講中說,自香港回歸祖國以來,在「一國兩制」和祖國的堅定支持下,香港繁榮穩定。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強調,中央政府全力支持香港保持其獨特地位和優勢,抓住國家發展帶來的歷史機遇,積極對接「十四 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以視頻形式發表主旨演講。

李家超指出,作為大灣區核心城市之一,香港將會充分利用高度市場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完善的專業服務領域,以及其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與大灣區其他城市聯手,將大灣區打造成一個適合居住、旅行和工作的世界級城市群。

中國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曲瑩璞和香港再出發大聯盟副秘書長譚惠珠作為主辦方也分別以線上線下方式致歡迎辭。

曲瑩璞在視頻致辭中說:「本屆大灣區論壇意義尤其特殊,因為今天恰逢《中國日報港版》創刊 25 周年。25 年來,《中國日報香 港版》始終作為香港特區具有公信力的新聞媒體提供新聞與觀點。25年來,《中國日報香港版》充分利用其戰略位置優勢,盡心盡力承擔起清晰地向國際讀者講述中國故事這一重要任務。衷心感謝各位同事多年來的不懈努力,將《中國日報香港版》打造成具有公信力的新聞資訊源,成為香港特區重要的媒體力量。」

中國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曲瑩璞視頻致歡迎辭。

曲瑩璞稱,今年 7 月,在香港回歸祖國 25 周年之際,習近平主席視察香港並對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寄予厚望。今天,我們將從參與論壇的專家講述中瞭解香港如何創新科技發展,為提高深圳等大灣區城市的全球科技影響力作出貢獻。

譚惠珠在致辭中指出,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部署建設的粵港澳大灣區,在過去的五年裡已經證明是推動中國經濟增長和科技發展的強大引擎,大灣區的建設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就。

香港再出發大聯盟副秘書長譚惠珠致辭。

譚惠珠表示,大灣區的「一小時生活圈」的形成,其關鍵字就在於「融合」二字。而本次論壇的主題「融合」,除了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以外,也是規則與條例、行政和專業領域實踐與合作等方面的一次大融合。

中國日報社副總編輯兼香港版總編輯周立在中國日報香港版創刊 25 周年慶祝儀式上說,中國日報香港版與特區共同成長。創刊 25年以來,香港版不僅擴大了香港和祖國內地交流的管道,打開了一扇深入瞭解內地及其蓬勃發展的視窗,而且使香港和英語世界的讀者更好地理解「一國兩制」的政策及其成功實踐。我們在這個過程中亦扮演了文化大使的角色,促進中國與其他國家的政治經濟聯繫和文化交流。

中國日報社副總編輯兼香港版總編輯周立在慶祝儀式上致辭。

首場專題研討會圍繞主題「香港科創發展發揮關鍵角色」展開討論,由香港科學院院長及創院院士徐立之主持,香港科技園公司主席查毅超、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科技創新界邱達根、廣州南沙新區香港服務中心首席聯絡官葉澤恩擔任演講嘉賓,共同探討香港如何把現有的創新力量與內地產業相結合來更好地突顯共融發展優勢,並為國家自主創新事業貢獻力量。

第一場專題研討會:「香港科創發展發揮關鍵角色」

香港科技園公司主席查毅超表示香港特區政府在創新技術領域的投資已超過 1500 億港元(191 億美元)。他認為,這是香港科創的「黃金時代」。如今,科學園有超過 1100 家科技企業,有 18000人在園區內工作,包括 11000 名研發人員,約占香港包括大學等機構研究員在內的研發人員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科技創新界邱達根提到,在短短十年甚至不到十年的時間裡,香港已培育出十多個獨角獸企業。深入研究發現,其中 80%的公司都是以香港為起點,進而在中國內地發展業務。在未來,我們必須要加強這一點,減少香港企業前往內地的限制,加強香港對全球人才的吸引力。

廣州南沙新區香港服務中心首席聯絡官葉澤恩認為,「香港+」的概念值得探討。香港需要土地、人才、機會及市場等資源。大灣區是一個更大的區域,他認為香港應把大灣區作為一個新的發展前沿,透過「香港+」的模式來集結所有的資源和市場等。同時,這也需要政府、行業、大學及金融界等群體的融合,可以說是所有方面進行跨境融合。

第二場專題研討會以「灣區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新動能」為主題,由亞洲國際法律研究院主席梁定邦發表主旨演講並擔任主持,與WeLab 銀行董事局主席陳家強、建銀國際證券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兼董事總經理兼宏觀研究主管崔曆、亞銀國際金融集團主席溫嘉旋、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與實踐研究所所長肖耿共同探討香港、澳門以及珠三角經濟區等區內城市應如何展現多元優勢,發揮對外貿易聯繫的廣泛作用,同時推動區域聯動發展。

第二場專題研討會:「灣區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新動能」
亞洲國際法律研究院主席梁定邦發表主旨演講。

亞洲國際法律研究院主席梁定邦指出,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城市群像大灣區一樣,即使世界各地處於地緣政治、環境和社會經濟緊張局勢中,也能為未來帶來很大的希望。

WeLab 銀行董事局主席陳家強表示,作為金融中心,香港不僅僅是服務于本地客戶群的市場,更應起到連接和促進的作用。在未來,尤其是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的時期,香港更應該利用其在大灣區的優勢,成為該地區的樞紐。

建銀國際證券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兼董事總經理兼宏觀研究主管崔曆認為,作為金融中心,香港需要在這樣一個動盪的市場環境下提供管理風險的解決方案,其中包括利率、匯率對沖工具以及債務重組方案。她認為,大灣區可以在分擔國際風險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亞銀國際金融集團主席溫嘉旋說:「現在正是一個很好的時機,與其他貨幣相比,人民幣處於一個相對較低的利率環境。大灣區的企業可以考慮將香港作為發行點心債券的離岸人民幣中心。同時,在跨境理財通方面,香港和大灣區其他城市的銀行也有很多業務可以做。」

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與實踐研究所所長肖耿表示,我們可以保持「一國兩制」以及在岸與離岸市場間的差異。但在企業層面,我們可以在重點企業上做出一些突破,例如:優化企業的內部配置,促進人員、資金和資訊的自由跨境流動。他表示,這是一個雙贏的解決方案。

第三場專題研討會以「深化交流合作,打造文化高地」為主題,由香港賽馬會公司事務執行總監譚志源主持,香港藝術節行政總監何嘉坤、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胡恩威、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兼任教授葉長安、蘭桂坊集團主席盛智文擔任演講嘉賓,探討 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為助力國家提升文化軟實力,應該如何承擔起文化橋樑的角色。

第三場專題研討會:「深化交流合作,打造文化高地」

香港賽馬會公司事務執行總監譚志源表示,我們需要加大力度提升香港在藝術和文化方面的形象。如今香港逐步從疫情中恢復,這正是一個恰當的時機。

香港藝術節行政總監何嘉坤說:「在過去的五十年裡,我們的表演藝術界和全球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繫。在我個人看來,這就是香港成為‘中外國際文化交流中心這個角色’所帶來的。」

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胡恩威指出,文化的一大功能是整合和創造想法。當我們談論軟實力時,它不僅僅是像藝術家這樣的內容創造者,同時還需要律師、財務、學者以及科技。他認為,香港具有強大的潛力。

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兼任教授葉長安表示,他非常鼓勵更多的年輕人去瞭解我們國家的北方和南方,特別是南方的新興市場。他認為,這就是香港作為我國南方門戶的重要性。

蘭桂坊集團主席盛智文表示,「十四五」規劃首次將香港定位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這表明了中央政府對香港的重視。他認為,香港這座城市的美麗就在於它給予藝術創作的自由,這將讓香港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和合作的理想之所。

「2022 大灣區論壇」現場。

此次論壇為第八屆「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系列論壇,自2015 年創辦起,前三屆論壇以「一帶一路」倡議為主題,2018 年起論壇圍繞粵港澳大灣區設置主題,成為首個國際性粵港澳大灣區論壇。歷屆論壇主題包括“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合作:「探索創科潛力」、「促進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共創大灣區新機遇」、「大灣區:前行啟新程」和「新機遇新格局:面向 RCEP 的粵港澳大灣區」等議題。

 

[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