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大中華區高級經濟師劉健恒表示,隨着香港近期放寬入境旅客的檢疫措施,預計未來幾個季度將繼續保持復蘇的步伐,但是受到外圍因素所阻,再加上本地市場受利率上升和房地產市場疲弱所拖累,這些都限制了復蘇的速度和幅度。

渣打銀行與香港貿易發展局公布今年第三季「渣打大灣區營商景氣指數」,調查訪問逾1000間大灣區企業,區內企業對第四季前景的看法愈趨審慎,商業活動預期指數從第二季度的52.5跌至第三季的49.9,是九個季度以來首次跌破50,顯示企業對經濟勢頭的快速復蘇不抱太大希望。
「營商信心」連續第五個季度減弱,從第二季的43.3降至41.3,反映更具挑戰性的外在和內部環境,包括利率上升、衰退風險升溫、新冠疫情影響持續,以及房地產市場疲弱等。在11個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中,香港及廣州在現狀指數均錄得增長。香港更是唯一在預期指數中有升幅的大灣區城市,增加3點至46.3。
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指出,受訪者較看好亞洲市場尤其是內地,其次為香港、澳門以及東盟。
行業方面,金融服務是唯一在現狀指數及預期指數皆有改善的行業,分別上揚7.9點及9.1點至47.3點和51.5點。主要原因可能包括近期通過降低銀行「自身借貸成本」或放寬房地產行業限制實施的政策寬鬆,有助於銀行緩解與資產品質和貸款增長相關的一些下行風險。
創新科技的現狀指數及預期指數分別下跌10.7點至39.6和15.3點至46。劉健恒解釋,消費者需求放緩、產能增長強勁、全球庫存量高企,加上本地市場對監管措施收緊的憂慮揮之不去,相信都是指數急跌的原因。
約49%受訪者近月在物流運輸方面仍受疫情影響,但逾九成訪企業指內地近日縮短入境旅客的離境期有助改善情況,八成認為內地房地產市場轉弱對經濟絲毫無損或僅影響輕微。此外,即使美國有機會減免中國貨品進口關稅,因規模及涵蓋範圍有限,受訪者認為對業務幫助不大。
來源:香港商報網[202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