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復常通關民心大快 防範排除風險造福兩地

盼了三年,香港和內地終於迎來了復常通關的大好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和特區政府昨日公布了1月8日首階段與內地通關的執行細節,首階段南下北上各分別有6萬人額度,比傳媒早前報道的3萬至5萬為多,充分顯示中央對本港經濟復甦和民生復常的關愛和支持,顯示兩地政府為復常通關作出了很大努力。當然,畢竟相對靜止了三年,復常通關初期出現一些不順暢現象,也在情理之中,關鍵是政府要有充足準備,對短期內可能產生的一些風險點做好預案;廣大市民更應積極配合政府的安排,以正面心態迎接全面復常。復常通關第一步走好了,就可以盡快進一步擴大名額達至全面通關,讓香港走上發展快車道。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公布兩地首階段通關安排,每日最多有大約6萬個配額供港人從海陸空不同口岸通關前往內地,其中3個陸路口岸的5萬個名額須網上預約。各方普遍認為安排合理適度,是特區政府和廣東省方面盡最大努力達至的成果,彰顯中央高度關心本港經濟發展和兩地人員往來,熱切期盼本港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

審視通關安排的一些細節,可以看出兩地政府考慮比較周詳。例如,對於兩地人員往來尤其是旅遊而言,最擔心的是回程的時候搶不到名額回家,耽誤正常工作生活安排。現在的安排是港人南下回港和內地人北上回內地均無需配額,解決了正常返回常住地的後顧之憂,這個安排十分人性化、合情理。還比如飛機、船、金巴等交通工具,由於已經有班次容量的限制,因此不設置配額,合理簡化了不必要的程序。

昨天公布的只是首階段的復常通關安排,後續還有廣深港高鐵、羅湖口岸、皇崗口岸等,都會逐步有序開通,恢復粵港澳大灣區一日生活圈的便利。過去三年兩地因為疫情影響而中斷的很多經濟、文化、教育交流和家庭生活,都可以逐步復常。耽誤了三年正常學業的數萬跨境學童,將於農曆新年後復課,兩地政府應盡快協商好便利復課的細節,例如屆時應該開通最多人使用的羅湖口岸,而且學童過關應該無須搶配額,還有兩邊的保姆車接送、學童重新適應線下教育等問題,都需要政府跨部門的協調配合。

復常通關對兩地民眾是一件大好事,但兩地疫情都未平息,要把這件大好事的效益發揮到最大,也要充分考慮可能存在一些風險點。

首先是初期通關秩序的風險。由於一些口岸閒置多年,難免會出現一些設施老舊、通關效率受影響等問題,市民可能還要面對配額難搶、過關要排隊等候等問題,這些都需要市民包容忍讓,積極向政府部門提出改善意見,相信經過初期磨合將會越來越順暢。

其次是疫情防控的風險。人員往來的頻密肯定會對疫情走勢帶來一些變數,包括輸入個案會增多,病毒株有機會更複雜等等。加上冬春季節本來就是醫療資源繃緊的季節,市面上一些必須的藥物也被搶購囤積。無論是港人北上還是內地人南下,短期內都可能會面臨一些疫情風險和治病的困難。對此兩地政府需要充分評估,既要加強對疫情防控的溝通協調,也要做好對跨境遊客醫療救治的支援。

第三是防範少數人可能藉機挑動兩地矛盾。過往本港就有一些政客藉着兩地人員往來頻密來挑撥生事,藉着水貨客、搶購奶粉藥品、少數遊客的不文明行為等,放大兩地矛盾,甚至造謠挑起兩地民眾情緒。特區政府對此風險要充分防範,既要積極照顧內地旅客的各種切實需求,也要排解本地居民可能面對的暫時不便,尤其是要及時澄清各種不實信息,主動引導輿論。

俗話說「針無兩頭利,有得總有失」。過去三年,一些與內地關係密切、尤其是依賴旅客生意的港人熱切期待通關,但也有一些自身生計受疫情衝擊不大的人,在疫情下樂得悠閒,認為少了遊客之後那種清靜的生活更好,由此可能產生一種不歡迎遊客的心態。對此,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亞洲國際都會,香港從來都是旅遊、購物、美食的天堂,香港的定位決定了必須要打開門做生意,笑迎八方客。這就是香港的底色。對於伴隨復常通關可能出現的一些社會問題,社會各界應該正面看待,採取積極的態度協調處理,平衡各方,讓遊客和市民各得其所。

復常通關是給全港市民最佳的新年禮物,政府有關部門要執行好各項通關細節,盡快評估疫情影響和交通承載能力,進一步擴大通關額度和開通更多的口岸,讓兩地民眾能夠在這個春節閤家歡聚,笑迎更好明天。

 

來源:文匯報 [2023-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