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港:香港在「十四五」要續發揮對外網絡優勢

周文港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在北京閉幕,新華社發布公報提到,「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以及中國到了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周文港博士向《橙新聞》指出,面對中美博奕和疫症全球大流行等全球新格局下,香港在「十四五」規劃中要繼續發揮對外網絡優勢。

周文港表示,五中全會公報重點講了十個方面的決定性成就,當中包括經濟科技和綜合國力得到較大提升、扶貧攻堅取得明顯成果、對外開放持續擴大、增加就業、醫療福利和養老都取得更大的覆蓋、國防和國家安全的保障更為有力。當中亦有強調現時國家面對國際、國內同時面對複雜環境,需要謹慎應對穩步推進。

他認為五中全會中提出了兩個主要目標,當中包括「十四五」時期的六個主要目標,以及2035年九個遠景目標:

在「十四五」時期六個主要目標方面,當中涉及經濟、市場體制、社會文明、生態建設、民生福祉和國家治理效能六方面,都要得到提升和新的成效。

2035年九個遠景目標方面,當中包括經濟科技等綜合國力、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文化軟實力顯著提升、建設美麗中國、增強國際合作和競爭優勢、發展成中等發達國家水準、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以及令人民生活變得更好走向共同富裕。

「十三五」期間我國經濟總量持續增長

周文港說,「十三五」期間,國家在經濟發展上,我們看到我國的經濟總量持續增長,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9.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預計「十三五」期末國內生產總值將超過100萬億元,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比重從2015年的15.5%提升至2019年的16.3%,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0%左右;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0,733元、比2015年增長39.9%,1.4億家庭年收入達到10萬至50萬元,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持續擴大;中產階層的崛起,令國內的消費潛力不斷增大。

他指出,在最值得留意的工業發展方面,成績更舉世矚目;2016至2019年,我國全部工業增加值由24.54萬億元增至31.71萬億元,年均增長5.9%,高於同期世界工業2.9%的年均增速。2019年我國製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達28.1%,比2015年提高1.8個百分點,連續10年保持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地位。更為重要的是,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的國家。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中,上榜的中國製造業公司數量達到38家,居世界首位。

另外,教育、就業、物價、醫療始終保持健康發展,人民生活得到實質改善,有利社會長期繁榮穩定,亦將令中國挺進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較先進國家水準。

冀港府就參與「十四五」諮詢專家業界意見

至於香港應該如何參與「十四五」發展,周文港認為,面對中美博奕和疫症全球大流行等全球新格局下,「十四五」規劃中香港要繼續發揮對外網絡優勢,可以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伊斯蘭尤其北歐相關國家尋求突破;同時,更需要在進一步發展和服務好中概股回歸香港上市、扶持創新創業類企業上市、大力發展科創和高端製造業、生物科技與醫藥研發、大力拓展自資高等教育產業、促進互聯網+的發展等,尤其是政府要扮演引導和主導投資重點產業的角色;這些都是事關經濟、更加影響中產專業人士是否繼續願意把根留港的重要基礎。

周文港希望特區政府盡快起碼以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作為平台,諮詢全港專家學者和業界人士提供具體建言。

 

來源:橙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