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深空探測經費優渥邀港才

嫦娥五號探測器從月球表面採集樣本的「表取採樣執行裝置」由香港理工大學負責研製。圖為研發基地。 資料圖片
夸父一號
天問一號
嫦娥五號探測器

可自主選擇創新性研究方向 科研資助最高可達900萬元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姬文風)由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安徽省人民政府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USTC)三方共建的深空探測實驗室日前發布消息,邀請海外青年學者依託深空探測實驗室申報2023年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海外)項目。深空探測實驗室人力資源部部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黃方教授就此接受香港文匯報採訪時表示,此次誠邀全球人才包括香港青年科研精英,特別是邀請從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空間科學與技術、行星科學、物理學、天文學等重點領域的英才加入中國國家深空探測事業,開啟月球、行星及小行星、太陽系邊際探測等領域的新征程。

有曾參與國家航天任務的香港學者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這對本港有志投身航天工作的年輕人而言,是極具吸引力的機會,相信會有不少合資格的香港博士畢業生、博士後主動申請。有立法會議員樂見現在有更多航天相關的工作機會,供香港年輕人才報名,相信深空探測實驗室可提供頂尖環境,供年輕人才發揮航天志向。

深空探測實驗室由國家航天局、安徽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三方共建,是中國面向世界航天科技前沿和國家航天強國戰略需求,圍繞深空探測領域國家重大科技工程和國際大科學計劃,開展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研究,是實現科學、技術、工程融合發展的新型科技研發機構。

可申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海外)項目

為了進一步提升科研力量,實驗室向全球發出邀請,誠邀包括香港青年學者在內的海外英才加入深空探測實驗室,並依託深空探測實驗室申報2023年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海外)項目,共同打造深空探測領域學術交流與合作平台,助力在深空探測領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服務人類文明進步。

「我們希望邀請香港青年學者,共同參與國家的深空探測事業,他們可以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性研究,希望通過加入實驗室可以促進他們的快速成長,培養出一批有望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骨幹,為科技強國建設貢獻力量。」黃方就此表示。此次招聘的青年學者,須具有博士學位,研究方向主要為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空間科學與技術、行星科學、物理學、天文學、核科學與技術、生物學、化學與材料科學電子信息與技術、機械工程、人工智能及其他與深空探測相關的領域等。此外,應聘人員還應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規,具有良好的科學道德,自覺踐行新時代科學家精神。

年薪不少於70萬 享住房優惠政策

黃方表示,此次招聘的包括香港青年學者在內的英才,將在深空探測實驗室擔任特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其科研經費,除國家基金委資助經費100萬-300萬元(人民幣,下同)外,實驗室最高可資助600萬元,最高可達900萬元。在個人待遇方面,可享受國家和地方政府提供的一次性補貼,年薪不少於70萬元,同時可享受住房優惠政策。

港學者:對年輕科才吸引力大

據介紹,深空探測實驗室院士專家雲集,擁有一大批頂尖水平科技領軍人才,已組織實施探月工程與行星探測工程,圓滿完成嫦娥一號至五號探測任務以及「天問一號」任務。目前,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已獲批立項,未來將在月球、行星及小行星、太陽系邊際探測等領域開啟深空探測新征程。

香港理工大學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教授吳波團隊曾參與「嫦娥三號」、「嫦娥四號」、「天問一號」等多項國家重大航天任務。他說,對香港各大學現職學者來說,近年已有「優秀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港澳)」開放供申請,且資金可直接「過河」到港使用,他相信是次依託深空探測實驗室申報2023年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海外)項目,會更聚焦相對年輕的科研人才,即希望尋求工作機會的香港博士畢業生、博士後人員,吸引力會很大。「這個更多是針對我們的學生,拿到就可以到實驗室入職工作,有好幾百萬資金去支持他的研究,是個十分吸引的機會。」至於對在香港已有穩定工作的學者而言,也許就會較傾向申請優青(港澳),「兩者不同,但都很好。」

港議員:樂見港人獲更多航天工作機會

香港立法會議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黃錦輝表示,昔日香港人想要投身航天事業,往往需要自己努力尋求,喜見現今愈來愈多航天工作申請機會。他表示,深空探測實驗室是新近成立的前沿航天機構。「中心必然會有頂尖設備和人員,對有志在航天發展的人而言,是很大的吸引力!」

選拔招聘條件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規,具有良好的科學道德,自覺踐行新時代科學家精神

▶出生日期在 1983年1月1日 (含) 以後

▶具有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主要為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空間科學與技術、行星科學、物理學、天文學、核科學與技術、生物學、化學與材料科學電子信息與技術、機械工程、人工智能及其他與深空探測相關的領域等

▶在取得博士學位後至2023年3月15日前,一般應在海外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研發機構獲得正式教學或者科研職位,且具有連續36個月以上工作經歷;在海外取得博士學位且業績特別突出的,可適當放寬工作年限要求

▶取得同行專家認可的科研或技術等成果,且具有成為該領域學術帶頭人或傑出人才的發展潛力

▶申請人尚未全職回國(來華)工作,或者2022年1月1日以後回國(來華)工作。獲資助通知後須辭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無工作,全職回國(來華)工作不少於 3 年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凝哲

國家深空探測未來幾年主要項目

月球

◆探月工程四期已立項

◆嫦娥六號計劃從月球背面取樣返回

◆嫦娥七號計劃對月球極區進行科學探測,特別是對月球的水分布進行探測

◆嫦娥八號計劃繼續實施月球極區科學探測,並為科研站後續的關鍵技術進行驗證

行星及小行星探測

發射小行星探測器、完成近地小行星採樣和主帶彗星探測,完成火星採樣返回、木星系探測等關鍵技術攻關

太陽系邊際探測

計劃於2049年實現100個天文單位,也就是150億公里遠的深空探測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凝哲

 

來源:香港文匯報 [202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