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在港舉行青年分享會 上映獲各界青年好評

       內地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日前在香港上映後叫好又叫座,電影在創作上帶着對現實的前沿思考,以及對人類末來命運的展望,吸納並吸收全面小康、抗擊疫情等國家、社會變化。電影在於2月15日在上環舉辦青年專場觀影會,並在今日(2月16日)舉行青年分享會,7位不同界別的青年人士一起交流互動,分享對電影的看法。

       立法會議員林琳表示看完電影后震撼於中國科幻電影如今的水準,在電影內容方面,她提到,過去看過的科幻電影都是一個單人英雄拯救全世界的故事,而《流浪地球2》講述的各個國家一起合作,過程之中或許有爭執,但最終靠的是大家團結一致。「電影帶出了我們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我們一路的想法是大家一起進步,一起努力。我想這之中的犧牲精神和奉獻精神很重要。」另外她還提到自己很喜歡故事中聯合國幾位代表之間前輩帶後輩的關係,體現了一代代人之間的傳承。

      立法會議員陳穎欣則首先表示很高興《流浪地球2》能夠在香港上映,她提到,《流浪地球2》在內地上映時都有朋友提到何時能在香港看到賀歲檔期間這麼厲害的國產片,「很希望在內地這麼受歡迎的電影能夠來香港公映。」如今終於如願以償,陳穎欣說《流浪地球2》給了她很大的震撼,表示自己現在都會向外國朋友推薦這部具有國際水準的中國科幻電影。她特別提到電影在技術方面的水準令她感受到國家發展在創科方面的發展,「當初《流浪地球》第一部中七成特效都是國內自己完成的,如今《流浪地球2》九成特效都是國產,相信面向全面國產化都指日可待。」另外,陳穎欣對於戲中難忘危急關頭,上一代人為了保護下一代展現出的犧牲精神而感動,「作為50歲以下的年輕人,我們要更加努力,不負上一輩,不負青春。」而對於電影體現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價值,陳穎欣認為這之中包含了強烈的文化自信,「電影強調共同努力,一起解決危機。希望我們未來的電影能夠輸出更多文化價值。」

      北京市青年聯合會委員黃梓謙提到,自己一開始去看電影,是因為電影裏有劉德華、吳京這樣的大明星,看完之後發現電影有很多層次,不僅能夠看到自己喜歡明星,更能看到國家軟實力的輸出,「很激勵我們。」作為去過聯合國的代表,黃梓謙對於電影中中國代表在聯合國的發言感到好震撼,他認為電影將傳統荷里活模式反轉小小,對劇中的愛情和親情的橋段很有感觸。他提到電影中面對大難當前,人們犧牲小我,為的不是家庭的完整,而是國家的完整,「是很中國人的想法,因為我們講的自由不是個人自由,而是整個社會整個世界大同的理念,是這種自由。在電影中有深刻地展現。」對於電影的科幻題材,黃梓謙認為《流浪地球2》認真探討人同人工智能的關係,「當人工智能能夠像人一樣互動的時候,這是好是壞,誰會摧毀誰。相信第三部會有答案。」

      香港菁英會副主席、網絡紅人工作者協會創會主席高松傑則一來就高呼:「中國電影好嘢!」他說自己看了兩次《流浪地球2》,「在內地看過一次,因為剛好當時兩地通關,即刻就去看;後來在香港上映之後又看了一次。」他認為電影體現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不輸荷里活的。」他特別提到,當中很多技術成果是大灣區科技企業做出來的。高松傑還談到,在這部電影中他看到不同於以往個人英雄主義情節,「而是展現了一種集體英雄主義。」他認為電影通過展現各個國家合力解決問題,以及中國在國際事務中承擔的責任,很好地體現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概念。

      香港青聯學生交流網絡主席區凱琳看過電影后也直呼:「很震撼。因為有看過《流浪地球》第一部,這一次的電影很好得交代了故事背景。」她認為,電影的CG等特效技術質素非常高,在價值觀方面強調集體主義,一個人是無法成事的。「電影最後劉德華扮演的教授進入數字生命的場景都令我印象深刻。」她笑言自己是移山計劃派,認為電影在數字生命問題上有很好的反思。「作為青年人覺得這部戲好好,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科幻作品推出,建立屬於我們中國科幻文化的宇宙觀,增強國家軟實力。」

      香港青年聯會會董劉健宇對於電影的特效技術讚賞有加,他特別提到當中吳孟達出現的鏡頭,「因為我們都是看他電影長大的,當他的形象通過CG技術出現的時候,很令我觸動。」另外劉健宇提到,過往荷里活電影中,所有人都講英文,「而《流浪地球》裏每個人都在說自己國家的語言,有說中文的,有說俄文的,想說什麼語言說什麼語言。這和荷里活電影好不同。」

      英皇藝人朱天作為動作演員,此前都有看過《流浪地球》第一部,當時他對於電影為何要移動地球有疑問,今次前傳解決了他的這個問題。他認為劇中最精彩的部分是是吳京的愛情戲和劉德華的精彩表演,並相信中國科幻片的崛起是未來的趨勢。

       來源:香港文匯網[2023-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