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新華社報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主席團會議主持人王滬寧昨日上午參加了港澳地區全國政協委員聯組會。在認真聽取譚錦球、李佳鳴、王冬勝等委員發言後,王滬寧表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視香港、澳門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對「一國兩制」和港澳工作提出一系列原創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引領和推動香港、澳門保持長期穩定發展良好態勢,「一國兩制」事業愈走愈穩、愈走愈好。要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堅定對國家和港澳發展的信心,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發揮香港、澳門獨特作用,創造港澳更加美好的明天。要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支持落實中央全面管治權,落實「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原則,做「一國兩制」事業的擁護者、實踐者、捍衛者。要發揮港澳委員「雙重積極作用」,堅定維護國家安全,齊心協力謀發展,切實排解民生憂難,多做思想引領、凝聚共識工作,匯聚促進「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智慧和力量。
石泰峰等參加聯組會。
委員引述王滬寧「四點希望」 排解民生憂難 講好中國故事
(香港文匯網記者 沈清麗、柴婧 兩會報道)參加昨日港澳地區全國政協委員聯組會的港區委員會後引述,王滬寧會上對港澳委員提出「四點希望」:希望委員們落實好「一國兩制」和「愛國者治港」原則,掌握好憲法、基本法;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支持特區政府做好民生工作,排解民生憂難;向國內外講好中國故事、香港故事和「一國兩制」故事。

蔡冠深、王惠貞、廖長江和李民斌委員舉行線上記者會,指昨日參會的港澳委員約230人,過程歷時約1小時30分鐘。王滬寧首先認真聽取了8位香港、澳門全國政協委員的發言,其中5位為港區委員。各委員發言的議題包括「一國兩制」、國家安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青少年教育、創科等。
肯定委員發言有見地
他們引述,王滬寧在聽取港澳委員發言後,肯定委員對國家發展很關心,對國家大政方針很了解,提出的意見有深切研究而且思路清晰。王滬寧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去年7月1日視察香港時發表的重要講話中,肯定了「一國兩制」對香港的重要性。只有落實好「一國兩制」,讓愛國者管治香港,才能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才能保持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在香港國安法制定實施後,委員們要維護好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他們引述,王滬寧會上對港澳委員提出「四點希望」:
一是,港澳委員要落實好「一國兩制」、「愛國者治港」原則,以及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一國兩制」、「愛國者治港」原則關係着港澳的長期繁榮穩定,委員們要落實好「一國兩制」,掌握好憲法和基本法,也要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囑協助解決民生工作
二是,港澳委員要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疫後拚經濟,特別是在兩地全面通關後,更要抓住機遇,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與國家同步發展好經濟。
三是,港澳委員要支持特區政府做好民生工作,排解民生憂難。委員們要幫助特區政府解決包括住房、就業、青年和養老等方面的工作。
四是,港澳委員要向國內外講好中國故事、香港故事和「一國兩制」故事。有很多人誤解香港情況,委員們要向國內外講好「一國兩制」的成功案例,以及香港的實際情況。除此,委員們也要做好愛國教育,讓青少年深入了解「一國兩制」的重要意義。
增強經濟發展動能 把握好「雙循環」機遇
(香港文匯網記者 沈清麗、柴婧 兩會報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主席團會議主持人王滬寧向港澳委員提出了「四點希望」,多位參會的港區委員表示,王滬寧的「四點希望」為港澳委員未來五年工作指明了方向。委員們除了要堅定支持特區政府貫徹落實好「一國兩制」,更要積極發聲,善用自身優勢,向國際社會講好「一國兩制」的成功經驗。
發動人脈宣揚「一國兩制」成功經驗
吳良好委員表示,香港社會各界應深刻思考「四點希望」對香港長遠發展的重要意義,服務國家發展全局,謀劃香港長遠未來。今後大家要團結共融,努力不懈,始終堅定「一國兩制」制度自信不動搖,維護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不辜負中央的厚望。
蔡冠深委員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的戰略部署,對香港發展非常重要。在「一國兩制」下,香港要把握好國內國際雙循環為香港帶來的機遇,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施榮懷委員表示,王滬寧的「四點希望」為港澳委員未來五年工作指明了方向。相信在未來,委員們在繼續發揮好「雙重積極作用」的同時,也要努力發揮優勢和人脈,向國際社會講好「一國兩制」的成功經驗。
王惠貞委員表示,從王滬寧的「四點希望」中,可以看到國家非常關愛香港,感受到有國家作為香港的堅強後盾,一定能夠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她對國家和香港的未來發展更加充滿信心。
廖長江委員表示,「愛國者治港」原則關係着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作為港區委員,一定要確保香港管治權牢牢掌握在愛國者手中,同時要協助特區政府解決民生問題。
來源:香港文匯網[2023-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