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昨日(2日)公布區議會改革方案,新一屆區議會將有470名區議員,由委任、地區委員會界別選舉、以及由區議會地方選區選舉混合模式產生,數目比例約為「442」,另加27名當然議員。基本法委員會委員、港大法律學院憲法講座教授陳弘毅接受《橙新聞》訪問時指,政府公布的「完善地區治理建議方案」是全面對香港地方管治作檢討,考慮因素多,今次的建議內容切合目前社會情況,並不是單單針對區議會的產生辦法,而是一個全面整體地區治理檢討。

陳弘毅表示,當局這次的建議有多個新機構的出現,包括:設立由政務司司長主持的「地區治理領導委員會」,領導地區治理整體策略、政策和措施;及重新定位由政務司副司長主持的「地區事項統籌工作組」為統籌和指揮各政策局和部門地區工作,並易名為「地區治理專組」,取代原有的「地方行政督導委員會」。他認為,這些舉措都是強化香港地區治理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貫徹「一國兩制」方針。
對香港地方治理作全面檢討
陳弘毅指,今次的建議主要有數個重點,第一是今次對香港地方治理作全面檢討,不止區議會,是整個地方管治架構;其次,檢討亦考慮到香港憲制原則對區議員引入履職監察制度,因區議員近年實際情況,因而在建議上強調要「愛國者治港」及「一國兩制」等,雖然基本法內文沒提過區議會,但亦有條文規範地區性組織的行為。鑑於區議會近年運作實際情況,更在2019年出現亂象,區議員的行為不符合擁護基本法及特區政府的原則及要求,而這些要求都已寫在基本法104條中,其後涉事的區議員不是被DQ,便是辭職。
陳弘毅認為,區議會2019年以來是偏離了基本法對區域組織的規範,正如特首所說「區議會運作不理想」,已變得政治化,相信是次當局提出的改革建議,是希望把區議會這個地區性組織,帶回地區層面上。
料區會不再聚焦全港性問題
他又說,今次改革將有利於配合特區政府施政,亦更符合政府行政主導的實行,估計未來區議會只會集中在地區事務,不再是全港性問題。他補充說,區議會在建議中雖然沒有自己的財政機制,但政府亦表明如有需要,區議會可向政府申請撥款。
對於指定由民政事務專員出任區議會主席,並賦予其指導區議會工作的權力,陳弘毅認為,民政事務專員都是有資格及能力向地區服務,出任區議會主席的作用,相信亦是在地方上配合政府施政。
至於反對派未來能否在直選上取得席位,陳弘毅認為機會是有的。他解釋指,以前區議會是用單議席單票制,建議是用雙議席單票制,即是同一區會有兩個議席,所以反對派參選者亦很有機會取得議席。他強調,是次建議中直選議席雖然減少,但委任及間選議員亦同樣有熱心有能力,巿民如有需要,亦可去找委任或間選議員尋求協助。
來源:香港橙新聞網[2023-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