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香港全面恢復正常通關以來,旅遊業重現生機,訪港旅客日漸上升。旅發局昨日公布,累計今年首5個月,已錄得逾1,000萬旅客人次訪港,為疫前平均數約四成,其中內地旅客佔約八成。香港國際旅遊展於昨日起一連四天於會展中心舉行,共有逾400家參展商,其中內地展團的規模較疫前增長1.5倍。有內地參展商表示,內地境內遊已恢復至疫前相若水平,但香港赴內地的遊客只恢復至疫前四至五成水平,冀透過今次旅遊展推廣內地景點。

旅發局昨日公布,5月初步統計顯示,訪港旅客量為283萬人次,日均旅客量約9萬人次,相等於疫情前約56%水平,其中休閒旅客比例持續錄得增長,佔整體旅客量一半。累計今年首5個月,本港已錄得1,013萬旅客人次訪港,日均人次6.7萬,為疫情前平均數約40%,而內地旅客佔約79%。旅發局表示,預期香港旅遊業未來的復甦步伐會受到航空運力、環球經濟及貨幣匯率等因素影響。
疫後的香港國際旅遊展昨日舉行,展覽規模比去年倍增,內地展團較2019年增長達1.5倍,是本屆旅展面積最大、人數最多的展區。香港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昨日跟多個來港參展的內地領導會面,就推動香港與內地在文化和旅遊方面的合作交換意見。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港澳台辦公室二級巡視員崔素香及亞洲旅遊交流中心主任張棟亦有出席。
港辦旅遊展 內地行家來吸客
楊潤雄說:「我們期待與內地文旅部門加強交流,共同深化在文化及旅遊方面的合作,展示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明影響力,說好中國故事、香港故事。」
廈門廈旅國際旅行社負責人陳小姐向香港文匯報表示,本次是自香港與內地恢復全面通關後首次到港參展,「推廣項目是參觀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客家文化與鼓浪嶼五天團,路線設計會經過永定、梅州、潮汕,會一路玩去廈門。」
她續指,旅客可以提出自己的旅遊路線想法,旅行社會幫其安排「私人訂製」的旅遊。至於旅遊業恢復情況方面,她說:「內地人的境內遊其實已經恢復得跟疫情前差不多了,但香港遊客的入境遊則只恢復到疫前四至五成。」
湛江中旅集團負責人劉先生亦是全面通關後首次到港參展,為了推廣相關旅遊項目,將在暑假旅遊旺季推出優惠團,「疫後旅遊業雖然有所恢復,但仍與疫前有一段差距,特別是出境遊方面,因為疫後人們的經濟水平普遍不如從前,沒有那麼多人出國旅遊。」他續說:「疫情中很多導遊轉了行,至今都沒有回來,而新的導遊還需要培訓,不能一下子帶團。」
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的負責人羅小姐表示,本次並非是恢復全面通關後首次到港進行旅遊宣傳,「近兩年四川文旅廳與香港旅發局的聯繫很密切,比如三星堆遺物今年也會在香港故宮博物館展出,而三星堆遺址也是我們本次要推廣的項目。」
她續指,目前旅遊業的恢復速度愈趨加快,「在過去的內地五一黃金周,內地旅遊業呈現井噴式發展,在復活節期間也有不少香港旅客來四川遊玩。」
至於運力恢復方面,她說:「高鐵已經完全恢復,但航班仍未恢復到疫前水平。」
入境處籲勿濫用 WhatsApp求助

香港全面復常通關,不少港人紛紛外出旅遊,入境事務處接獲的求助個案亦隨之增加,「協助在外香港居民小組」今年首5個月接獲1,103宗求助。雖然求助數字維持平穩,但小組的WhatsApp求助熱線數字大幅增加,截至上月底共收到約1,700宗求助或查詢,惟僅一成屬真正的境外求助個案,其餘屬一般查詢。入境處呼籲市民勿濫用求助熱線,以免影響真正求助個案的處理。
入境處昨日參與香港國際旅遊展,介紹「協助在外香港居民小組」的工作和求助途徑,並提醒市民外遊安全和注意事項。入境處總入境事務主任蔡宇飛表示,港人外遊發生突發事故時,該小組會與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及國家駐外使領館保持密切聯繫,以提供適切協助,「市民如不幸遇上事故,比如遺失證件或發生意外,可聯絡小組的24小時求助熱線1868,亦可發送信息至1868 WhatsApp求助熱線。」小組在接到市民求助後,會在數個小時內處理。
全年求助料升至2700宗
根據入境處最新數據,小組今年首5個月接獲1,103宗求助個案。蔡宇飛表示,隨着世界各地的航班恢復正常,港人外遊人數增加,小組預計今年的求助個案將回升至約2,700宗。
他指出,求助個案於疫後數量仍維持平穩,惟致電該處熱線的數字則大幅增加,首5個月已錄得超過6.3萬宗,其中約2.4萬宗為一般入境事務查詢,例如換領身份證及特區護照等,而協助境外遇事巿民的「協助在外香港居民小組」,其1868 WhatsApp求助熱線截至上月底共接獲約1,700宗求助或查詢。
「不過當中只有約一成是真正的境外港人求助個案,其餘都是與入境處其他申請有關的查詢。」蔡宇飛呼籲市民勿濫用熱線,「關於辦證查詢等一般諮詢問題,有相應熱線可以撥打,1868熱線是專為遺失證件、發生交通意外或住院等緊急情況設立,希望市民不要影響到真正求助個案的處理。」
入境處又提醒外遊市民需提前做好出行準備工作,包括了解目的地的安全風險、分開放好旅行證件副本、全程與親友保持聯繫及了解外地交通規則等。
來源:香港文匯報 [2023-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