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推署:營商環境疫後復甦快 年底兩重頭活動加強推廣
香港投資推廣署的歡迎外企及內企酒會因疫情影響而停辦3年,今年是署方於疫後首度重啟實體酒會,吸引逾500名內地及海外企業高層應邀出席,意味香港經濟重啟、社會復常。投資推廣署助理署長蔣學禮表示,香港在過去幾年受疫情和地緣政治影響了經濟發展步伐,惟去年仍維持有近9,000間外企在港營運的高水平,而署方今年首5個月協助的內地及海外公司數目更按年大增32%至186間,反映環球企業對香港的營商環境仍充滿信心,預料該數字直到年底仍可保持增長勢頭。署方將繼續在下半年積極推廣香港優勢,於第四季舉辦「香港金融科技周」及「StartmeupHK創業節」;同時擴充香港家族辦公室團隊,在全球範圍增聘人手,吸引全球家辦來港落戶。
投資推廣署今晚舉辦「歡迎在香港新成立的海外及內地企業酒會」,蔣學禮在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指出,疫情在過去三年嚴重影響全球供應鏈,加上地緣地治和俄烏衝突,導致全球高通脹和經濟增長緩慢。據國際貨幣基金數字,2022年全球本地生產總值(GDP)增長3.4%,預測2023年GDP增長為2.8%,並將拖慢全球企業投資和拓展海外市場的計劃。
雖然香港無法從中倖免,惟投推署在過去幾年更積極透過線上線下尋找對香港營商環境樂觀及對內地和大灣區市場感興趣的環球企業。這些企業在疫情期間未能及時來港開展業務,但署方透過宣傳推廣,與他們建立緊密聯繫,讓這些公司在復常通關後即時來港展開投資計劃。根據投資推廣署和統計署數字,去年仍有近9,000間外企在港經營,數字在過去幾年僅輕微變化,反映環球企業對香港的營商環境仍有信心,雖然過去幾年受疫情影響,但大部分外資公司仍保留他們在香港的業務;相信隨着今年開始復常,外資公司將繼續對香港的投資環境充滿興趣,當中不少已展開實質行動,正開展他們的業務拓展計劃。
港樞紐角色助擴亞太區業務
蔣學禮續指,過去幾年,亞太區經濟增長比歐美強勁,相信經濟重心東移的環球大趨勢將在未來持續。因此,不少環球企業都放眼商機較多的亞太區市場,這將有利香港作為區內的國際商業樞紐;如果亞太區經濟持續跑贏全球,環球企業亦會以香港為基地以拓展區內業務。事實上,投資推廣署於今年首5個月已協助186間內地或海外公司在本港成立和擴充業務,比去年同期的141間顯著增長32%。這些受助公司主要來自中國內地、英國、美國、新加坡和加拿大,當中內地公司佔逾三成。受助公司涵蓋各行各業,其中大部分來自創新及科技、創意產業、財經及金融事務及家族辦公室、金融科技、商業及專業服務和消費產品等行業。數字反映環球企業對亞太區的興趣依然濃厚,而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對企業充滿吸引力;尤其自今年初本港全面通關並逐步復常後,內企和外企來港設點的勢頭有利香港經濟發展。
外圍不明朗 引資審慎樂觀
對於香港的營商優勢,蔣學禮認為,香港的基本核心優勢在疫情前後都保持強勁;國家主席習近平亦提到,「一國兩制」是優良制度,要長期堅持。同時,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包括作為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擁有普通法制度,配備自由開放和規範的營商環境,加上「背靠祖國,聯通世界」,這些優勢一直存在,相信香港可以在復常後面對更多機遇並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投資推廣署有信心內企和外資來港的勢頭可以持續。但署方也會留意不明朗因素,包括地緣地治和戰爭,都會窒礙環球經濟和企業來港投資,署方有策略應變。因此,署方對今年香港招商引資抱審慎樂觀的態度,預計全年本港吸引內企和外資的情況將明顯改善。
蔣學禮表示,投資推廣署在過去三年因應疫情而停辦歡迎酒會,今年是復常後首度復辦,反應非常熱烈。署方的登記數字顯示,是次酒會吸引逾500名內地和海外企業的高層出席,分別來自近50個不同國家或地區,並涵蓋各行各業,包括金融科技和創新科技、以及消費零售、旅遊餐飲、創意產業和運輸物流等對香港重要的行業。行政長官李家超亦出席是次酒會,希望透過特首親身與投資推廣署協助的企業代表聚首一堂,感謝企業在港投資及對香港營商環境的信心;同時藉此機會,向企業保證特區政府及投資推廣署會全力支持他們在港發展,幫助企業繼續善用香港的各種獨特優勢去拓展全球業務。
積極增人手 聯繫全球家辦
蔣學禮展望下半年,投資推廣署將率先於10月底至11月舉辦兩個最大型的旗艦活動——「香港金融科技周」及「StartmeupHK 創業節」。在推廣家族辦公室方面,署方正積極利用新增資源擴充團隊,在香港和世界各地增聘人手,並透過精準的商業活動及與業界持份者充分合作,讓署方能有效接觸全球家辦,吸引他們來港落戶。大灣區方面,署方會繼續透過與「泛大灣區外來投資聯絡小組」合作,計劃今年在歐洲、北京和香港共同主辦粵港澳大灣區的招商引資推廣活動,希望可以全速推行落實,獲得理想成果。
來源:香港文匯報 [2023-0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