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定國:盡力維護港法律金漆招牌 有使命要講好香港故事

       國家主席習近平於去年7月1日在香港發表的重要講話中,表示必須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即將就任一周年的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司長林定國於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自己的責任就是從律政司的角度,做好全面準確貫徹落實「一國兩制」的工作,因此自上任以來,他一直從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制建設、律政司內部的體系建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等方面開展工作,以盡力維護好香港法律的金漆招牌。

       「我的責任一定是從律政司的角度,根據我的工作範圍,如何做好全面準確貫徹落實『一國兩制』。」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是「一國兩制」方針的最高原則,林定國強調,只有國家安全部分做得好,維持穩定的社會環境,是香港進一步發展的前提。

       林定國介紹,特區政府律政司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取得了成績,包括完善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律政司依據香港的憲制秩序,用好普通法制度依法維護國家安全,令維護國安有法可依,包括修訂《2023年法律執業者條例草案》,規範了海外律師針對參與涉及國安案件的申請,新機制亦取得平衡;近期正於立法會審議的《2023年刑事訴訟程序(修訂)條例草案》,建議容許控方就原訟庭在國安法案件所作的無罪裁定提出上訴。

       在習近平主席的四點希望中,第一點就是「着力提高治理水平」。林定國表示,過去一年,他在律政司內部做了許多體系建設工作,包括成立法治建設辦公室、粵港澳大灣區專責小組、法治教育督導委員會,同時亦注重加強人才培訓,增強大家對國家安全的認識,在內部推行一些恒常化的維護國家安全的講座等。

        習近平主席提出「不斷增強發展動能」,林定國認為,香港要保持繁榮穩定,就必須要運用好「一國兩制」賦予香港的優勢,保持獨特的法律制度,同時更好地配合及融入國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專責小組專門負責有關方面的工作,他和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亦專門到大灣區內地城市訪問,目的就是要更好配合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幫助做好人才連接,促進兩地互相了解,讓香港法律界認識內地的高質量發展的內容、需要及未來計劃,並發掘自己可以用好的優勢。

       與內地研優化司法協助

      他說,律政司去年亦落實香港與內地相互認可和執行民商事案件判決的安排,也都同內地密切探討如何優化其他方面的司法協助,例如司法文書的轉達等。

       積極鞏固香港國際法律地位

       同時,律政司亦積極鞏固香港國際法律地位和完善現行法律,林定國舉例,在針對爭議解決、仲裁的方面,落實《仲裁(與仲裁結果有關的收費架構)規則》,訂立三種與結果有關的收費架構協議等。此舉是希望增加香港的吸引力,令香港仲裁方面的法例,能夠與一些「競爭對手」,「不單只看齊,甚至能夠有更優勝的地方。」

       過去一年的工作重點,林定國形容,所有工作都是圍繞協助特區全面準確落實「一國兩制」方針,特別是維護好、發展好普通法制度,「我對香港的法律制度很有信心,是金漆招牌。」「我有個使命要講好香港故事,就是講好香港的法治環境。」林定國表示,要講真實的故事,首先要將事情做好,但在目前地緣政治複雜的環境下,要講好真實故事難度依然很高。

        林定國坦言,自己在工作中遇到最大挑戰來自外在。面對外圍因素,尤其是地緣政治環境,令解說工作非常困難。在他上任的前半年的疫情限制,也令大家溝通的機會少,解說工作更難,「這都是挑戰,但也給了我很多動力在這些方面做多些工夫,這也是未來工作目標。」

       針對近期在國際賽事上數次發生的播錯國歌事件,林定國談及個人感受時,形容自己不滿的程度已非文字所能形容。他強調,國歌是國家主權的象徵,重要性不言而喻,涉及到國家的尊嚴和主權,「不能允許任何貶損、曲解,任何不正確的信息,這是很基本和根本的憲制責任,也是道德上的應有之義,這也是特區政府依法採取行動的基本立場。」

特寫:本地法律人才增 證港進步

       1997年,是香港的重要年份。那一年,香港回歸祖國,林定國也在當年做了一件人生大事──買樓。他當年在樓價高峰期買樓,是因為自己對香港很有信心,更清晰記得一個畫面:「當年我搬入新屋,很近海,我甚至看到回歸(慶典)時有船離開香港的場面……我當時有個想法:要為香港繼續工作,要在香港繼續生活。」

       26年來,身為回歸前已躋身法律界的資深大律師,林定國深深體會到了香港法律制度的進步。「我是一個局中人,是一個在司法制度中生活、成長的人,有親身的經驗,上法庭的經驗、面對法官、是什麼法官、司法的質素、司法的效率,我全部有個人的經驗,有幾個層面一定比26年前好得多。」

       他舉例,香港法律制度的進步,包括體現在本地土生土長的法律人才增加,「過去許多法庭需要依賴一些外籍的法官,本地的法律人才很多都未能夠累積到足夠經驗擔當很高的職位。但今時今日,終審法院、上訴法院也好,絕大部分是本地法律學院培養出的人。」

       同時,司法效率亦有很大提升。「過去被人詬病的香港打官司或法律程序,一直很單一,只是打官司,現在有很多仲裁、調解,就希望多些選擇,特別是小市民可以有較省錢,或較配合經濟能力,較快達到結果的方式。另一方面是效率,就算無可奈何之下真的要去法庭打官司,透過不同的司法改革,程序比以往快很多,當然有更快的空間,但比20年前,我很肯定是快很多的。」林定國說。

       這些年來,香港司法制度的聲譽亦有很大提升。林定國表示,「1997年前香港最高的司法機關是英國的樞密院,1997年回歸後剛剛成立終審法院。在短短二十多年期間,我們的終審法院建立了國際間很好的聲譽。終審法院的一些判例,除了在本地有權威性之外,在其他的普通法管轄區都有被引用,質素很受國際間的尊崇。這就是26年來的成果,自己一手一腳取得的成果。」

回顧一年來工作 感恩同事幫得手

       去年7月1日,身為資深大律師的林定國正式擔任特區政府律政司司長。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他感到最欣慰和感恩的,是有一班幫得手的同事,並感恩自己初步定的工作都能如期做到,包括建成法治建設辦公室、法治教育督導委員會、粵港澳大灣區專責小組等。

       林定國解釋,自己以前是「個體戶」,擔任律政司司長後,所處理的不單再是單純的法律問題,而是要處理政策問題、管理大的團體,而自己此前並沒有在政府工作的經驗,「(律政司內)所有同事都比我在這裏的工作時間長,我需要很多的協助幫助協調我的工作。我很開心、感恩,所有同事都很配合,很願意和我一起努力,令我可以投入工作,做到團隊要做成的事情。」

      經過一年的歷練,他感受到要想做好律政司司長的工作,一定要盡心盡力,「如何做到比別人的期望更好,是每人面臨的挑戰。很多人未必想我們好,要做好律政司司長,要有個很大動力想新的事,守正創新,有些要堅持,有些是新的問題。新舉措要嘗試,要用心想、要有勇氣做嘗試。即使不一定成功,也需要很全心全意的努力。工作需要熱情,要相信這份工作,不只是自己的滿足感,而是可以幫到社會、國家。」

       林定國強調,真正的投入感很重要,希望自己每日上班都保持正能量、信念,用這份堅持應對工作上的挑戰。要提升市民對國家安全的重視程度,國安教育就要做得透、做得好。林定國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多次強調了國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他表示,一直嘗試用具有針對性且市民大眾容易理解的方式,讓大家對香港國安法多些理解,減低疑問和憂慮。

       林定國認為教育並不是空談,而是要針對每個不同背景的人特別關心的問題,如會計師、勞工組織、社工、老師等都有自己關心的問題,「我希望盡量聽他們關心、擔心、對什麼有疑問,我會釋出很願意和他們討論聊天的態度,這是我想做的,我有嘗試去做。」

       多渠道講解 相信努力不會白費

       過去一年,律政司在國家安全教育方面透過媒體等多個渠道進行講解,林定國相信努力不會白費,並強調維護國安人人都有責,「無論3歲、80歲、什麼背景,大家都是肩負同一個責任。」

       「不同的背景的人有自己關心的問題,我關心整個社會不同階層、年齡、性別的人,最理想的是各人對國安的基本認識一樣充分。」他表示,開展法治領袖培訓計劃的原因,也是想要考慮不同年紀不同背景,及不同因素等方面做多些工夫。

        林定國強調,法治精神是團結凝聚香港人的基礎,「這也是為何我這麼注重法治教育,就是希望能有共同價值。在共同價值的前提之下,大家對於其他事情可以有各自不同的意見……這也與建設一個和諧穩定社會很有關係。」

律政司「搶人才」 擬早階段吸法律學系學生

       「搶人才」是今屆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律政司見習律政人員計劃現已接受申請,今年更會提早招聘於2025年入職的見習律政人員。林定國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律政司在吸引人才上要保持競爭力,也會更為進取,包括擬在早階段就吸引法律學系的學生,更早「mark咗佢先」。

       在培養人才方面,林定國表示,未來會舉辦開放日等活動,讓法律專業的學生和律政司的同事,尤其可以與剛來工作的同事交流,不只是聊工作,還可以了解生活。

       他笑說,很多人不理解律政司是做什麼,其實有很多部門在背後默默耕耘,例如,律政司之前舉辦了一個法律草擬的比賽推廣法律草擬科,希望藉機讓大家認識到法律草擬的工作並不枯燥,而是有創造性,甚至是藝術性的工作。同時,這份工作十分重要,對文字有很高要求,將政策、法律具體化,及能實際執行的。

       灣區人才連接為重點工作

       在吸引和培養人才參與律政司工作的同時,林定國強調,粵港澳大灣區中的人才連接亦是重點工作。他表示,大灣區的發展一定會更快更好,兩地之間的法律銜接、規則銜接、體制對接、人才連接都十分重要。「現在面臨的挑戰是,大家在法律方面的互相理解仍然不足夠。」他提到,有香港的法律人才很有興趣參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工作,但未必能理解內地想要什麼,以及香港的法律如何幫到整個大灣區的發展。

       林定國早前率領20人的本港法律界代表團訪問廣州和深圳。他說,此行就是希望帶大家親身了解雙方,而終極目標是要兩地像兩兄弟一樣,攜手合作、互惠共贏。
        來源:香港文匯網[2023-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