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法護航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更穩

       在香港國安法壓艙穩舵三年下,香港社會回復穩定,加上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充分發揮「一國兩制」優勢下,多項互聯互通措施出台,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更見穩固,營商環境優勢亦愈見突出。多項數據真實反映「香港故事」吸引力有增無減,當中可視為市場信心指標的最新銀行體系總存款15.52萬億港元,比國安法實施前增加10.23%;駐港外資公司數目亦超過「暴疫前」;在經濟自由度和競爭力排名中,亦有多項排名居首或靠前。可以預期,在當前世界經濟重心正加快東移,中國經濟疫後強勁復甦的引擎帶動下,香港將繼續揚帆遠航。

       過去3年,在修例風波及新冠疫情挑戰下,加上歐美聯手打壓中國,俄烏衝突及美聯儲持續加息影響,全球經濟受重創,香港經濟無可避免亦受牽連。然而,國安法實施三年以來,香港社會由亂到治再由治及興,尤其是經濟活動在今年初與外界恢復正常通關以來,經濟迅速復甦、勞工市場好轉、營商信心提升。加上香港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國家全力支持,兼具「一國兩制」的優勢下,多項互聯互通措施出台,金融業再創輝煌。

       數據會說話 港吸資力更強

      數據會說話。香港國安法於2020年6月底實施,過去3年本港財金數據清晰顯示,投資者對香港的信心沒有因為國安法的實施而有半點動搖,尤其金融業發展非常暢旺,多項數據表現亮麗,節節上升。其中,被視為市場信心指標的本港銀行體系的總存款額,截至今年4月底,該數額約15.52萬億港元,較國安法實施前,即2020年6月底約14.08萬億港元,多出約1.44萬億港元或10.23%。

另一項反映市場信心的指標是駐港外資公司數目,由2019年至今一直維持近9,000間的最高水平,較2018年的8,754間增加224間(見另稿)。數字反映國安法實施後,香港市民及外資已以行動投下對本港「信心一票」,證明本港社會及營商環境穩定、前景可人,外企「撤資」一說子虛烏有。

       內地穩增長 港將從中受益

       在不少國家或地方正煩惱疫後經濟復甦之際,香港在旅遊業和本地需求強勁復甦帶動下,今年首季經濟按年增長2.7%,終止了連續4個季度的下滑,是近兩年最強反彈,表現在「亞洲四小龍」中最為標青。多間大行近月亦紛紛上調香港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測,包括高盛、渣打及滙豐等,其中最「牛」預測更料本港今年經濟增長 6%,高過特區政府預期的增長3.5%至 5.5%。大行普遍指出,預期內地經濟重啟加上進一步的政策刺激,有望支持今年內地經濟反彈,而香港經濟將從中受益。

      國際機構均肯定港競爭優勢

      除了經濟增長看俏外,香港作為金融全球化在亞洲的一個重要支點,多間機構近期發表報告亦肯定本港在全球經濟體之中具競爭力,其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月底的評估報告,就再次肯定香港作為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認為在完善的制度框架和大量資本與流動性緩衝支持下,金融體系依然具備較高的抗風險能力,且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繼續保持良好運作。

       國際管理發展學院在本月中發布的《2023年世界競爭力年報》中,香港在全球排名第7位。在子因素方面,香港在「商業法規」繼續排名在全球第一,在「稅務政策」、「國際投資」、「國際貿易」以及「科技基礎設施」亦位於全球前五名。另外, 加拿大智庫菲沙研究所最新公布2022年度的《世界經濟自由度報告》,在165個經濟體中,香港繼續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而自報告開始發布以來,香港一直位列全球第一。在五個評估大項中,香港在「國際貿易自由」及「監管」繼續排列首位。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再創輝煌

        香港國安法為香港經濟平穩發展提供了必要條件、創造了更大發展空間,同時夯實香港和內地的互信基礎,使香港可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充分發揮香港所長。展望未來,隨着本港今年逐步放寬防疫措施「重返國際舞台」,近年最明顯的機遇便是隨着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產需求不斷增加,國際上使用人民幣進行貿易、投資、結算也逐步升溫,而香港作為最大人民幣離岸市場是最合適的平台去滿足內地與國際投資者的需求。

社會穩定 消費勁升

       香港國安法實施後,社會回復穩定有助本港經濟及消費疫後復甦。本港零售業總銷貨價值連續5個月錄得按年升幅,4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347億元,按年升15%,高於市場預期升13.8%,同時亦接近恢復疫情前水平(2019年6月為352億元),數據反映在本港需求復甦強勁以及旅客訪港回升雙雙帶動之下,本港經濟已有明顯改善。

       港零售額連升5個月超預期

       旅發局表示,今年首5個月,訪港旅客突破1,000萬人次,相等於疫情前的四成。單是在5月,內地及東南亞旅客人數已回復至疫情前的六成以上,展望下半年整體的旅遊復甦前景樂觀。過去數年受疫情重創的奢侈品行業,隨着入境旅客數字反彈,近期復甦勢頭強勁,4月份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的銷售額,按年激增75.2%。汽車及汽車零件的銷貨價值升18.4%。

       消費券刺激 經濟將續復甦

      多間大行亦預計,下半年本港私人消費將增長強勁。高盛指,於取消社交距離措施及與內地全面通關後,私人消費增長強勁,同時指出隨着入境旅遊進一步增加,及政府派發消費券,預料第二季本港經濟將繼續復甦。大新銀行經濟研究及投資策略部預計,經濟邁向復常,加上今年初逐步恢復與內地通關,料有助私人消費及投資需求進一步改善。

      恒生銀行經濟研究部主管兼首席經濟師薛俊昇預計,本地零售業將繼續增長,而7月份第二輪消費券發放,有望進一步振興消費。

         來源:香港文匯網[2023-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