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李家超完成率團訪問新加坡、印尼和馬來西亞三個東盟成員國,29日回到香港。今次行程可謂碩果纍纍,不僅再度堅定了三處地方對香港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支持取態,更合共簽署33份合作備忘錄,涵蓋商貿、金融、投資、科技創新等多個領域,數目亦是歷來之最。香港與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在疫情前的幾項交流計劃亦得以恢復。
對於取得的成果,李家超亦直言此行反映香港在東盟國家受重視程度超出預期,足以見得雙方都有強烈的意願加強雙方在各個領域的深度合作。這當中最核心的,便是東盟國家看重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相信東盟國家進一步與中國加強經貿方面的合作,香港能夠起到重大作用。
隨着美國對華發起貿易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不斷通過「拉幫結派」,妄圖透過「小圈子」,將中國排除於全球供應鏈之外。東盟國家作為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重要開拓地,亦成為美國試圖離間的重要對象。不久前,美國國務卿出席東盟國家會議,在會上不斷宣傳所謂「中國威脅論」,希望東南亞聯合反對中國的「脅迫」。殊不知真正威脅地區穩定,試圖搞亂東盟的便是美國。
2002年,東盟與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開啟了經濟高速騰飛的20年。2000年,東盟與中國的貿易額僅為290億美元,僅佔對美貿易總額的四分之一。20多年的發展,到2021年,中國早已多年持續保持東盟最大的貿易夥伴,貿易總額激增至6690億美元,遠超對美貿易額的3640億美元。中國與東盟越發緊密的商貿關係令兩方實現雙贏,東盟整體過去10年,以每年平均4%的增長速度穩步提升,並成為世界未來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之一。這些發展成就,都離不開與中國深度發展的貿易關係。
今次李家超在印尼訪問時,專程乘坐了由中國在印尼修建的以「中國標準」建設的雅加達-萬隆高鐵。這一標誌性的大型基建有效地便利當地的交通往來,印尼兩個重要城市之間的往來由原來的3個多小時路程大幅縮短至40分鐘,對經貿、人員往來有着重要而積極的作用。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可以說是實實在在為當地帶來了發展。反觀動輒煽動「顏色革命」,要求在當地建立軍事基地的美國,不過是將一個個印太地區國家作為遏制中國的棋子,繼續維護自身霸權的工具。究竟「誰虛誰實」,誰更能為東盟國家的發展帶來實際作用,答案已十分清晰。
而從今次收穫頗豐的外訪可以見到,香港作為外向型經濟體,最大的優勢便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這一不具有替代性的地域特點,是香港能夠受到重視,與東盟深化關係的最重要原因。隨着香港與歐美市場的經貿數據逐年下跌,香港亦需要找到新的增長點,為香港經濟的一大支柱增添新的「燃料」。在這樣的背景下,與東盟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繫,對於香港經濟的恢復顯得尤為重要。
香港社會不時討論的一大議題,是我們應該如何講好香港故事。其實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講好香港如何扮演好祖國的「超級聯繫人」角色。例如香港能夠在東盟進一步拓展對華經貿關係中,發揮何種重要作用。此次出訪的所收穫的成果及來自東盟各國的積極反饋,相信能令香港社會對於「背靠祖國、聯通世界」這一獨特優勢,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
作者為時事評論員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圖:政府新聞處
來源:香港橙新聞網[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