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棄政治議題 專注優化民生

2023年區議會選舉展現出「愛國者治港」原則落實後帶來的新氣象,香港社會各界人士表示,在新選舉制度下,實現了香港特色民主的優化和提升,區議會候選人無須再以政治議題去參選,相信日後能發揮區議會應有功能,在社區層面服務市民。

香港大學法律學院教授陳弘毅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今屆區議會選舉的候選人中,有傳統建制派,還有小型政治組織及不少獨立人士,是培養政治人才的平台,「整個參選過程都是一個很好的鍛煉,即使敗選,今後也可循不同途徑服務社會。」

他指出,基本法訂明,區議會是一個反映基層市民對地區意見,以及改善地區治理的諮詢機構,惟近年區議會選舉泛政治化,因而成為政治角力的場所,未能有效發揮其應有功能。在「愛國者治港」原則得到落實下,相信區議會將回復應有的功能。

全國青聯委員、香港政協青年聯會副會長謝承潤表示,今次選舉中可以看到不少年輕人願意出來參與,相信有助鼓勵更多年輕人今後一起參與香港乃至國家的建設。現在,整個區議會都由愛國愛港人士議事,將可真正發揮區議會作為地區諮詢和服務組織的作用,相信今後可以做實事,思考出更多、更好的惠民政策。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表示,今屆區議會選舉透過理性比拚政綱選賢與能,候選人以至當選人都較從前年輕、更多專業背景,地區委員會界別當選者屬獨立無政團背景的比例亦不少,顯見區議會的廣泛代表性和均衡參與性得到增強,令整個議會的議事質素提高,相信在彼此衷誠合作下,可令議會工作更順暢,並通過協作務實處理區內事務。

更務實處理民生議題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顏汶羽表示,新一屆區議會增設了間選和委任議席,將令議會內加入非居民持份者,包括專業界別的聲音,更能彰顯議會內的均衡參與,平衡了整個區的價值觀及取態,令議會更立體,同時有助提升議政水平。過去,議會內充斥攬炒派,以致許多民生議題都無法聚焦討論,深信在今次新選舉制度下,將有利提升地區治理效能,讓區議會更務實處理民生問題。

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李民斌表示,是次選舉對落實「愛國者治港」和推動良政善治有深遠意義。在特區政府妥善統籌組織下,今次選舉為選民及候選人提供了公正公平公開的環境,競爭亦相當激烈,各候選人都本着愛國愛港和服務社區的宗旨,比拚政綱和理念,進行君子之爭,風清氣正,充分突顯新選制的和平理性特點,是一次高質量的選舉。

 

來源:香港文匯報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