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深圳舉行 為共建人文灣區建言獻策

人文灣區機遇灣區分論壇於今日(24日)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行。

2024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一連兩日在深圳舉辦。論壇分為主論壇與8個分論壇,多為文化名家、知名人士齊聚,為新時代肩負新的文化使命建言獻策。人文灣區機遇灣區分論壇於今日(24日)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分論壇以主題發言+對話交流的形式進行,與會人士暢談灣區人文精神,為共建人文灣區、共享機遇灣區建言獻策。

韓美林發言。

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韓美林在主題演講中發言表示,機器人不能取代藝術家。他說,藝術強調個性,強調獨立性,強調民族性,如果這個世界沒有中國、印度、非洲、希臘羅馬,這個世界就是無趣的。他祝願大灣區在面對新的挑戰的同時,進一步激揚「拓荒牛」精神,把握新的機遇及煥新人文景象,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典範。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名譽所長田青在發表主題為《嶺南文化 家國情懷》的演講時提到,嶺南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一脈,不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大灣區所有民族所有地區共享的文化,是這片地區名片和DNA,它包括中華文化的方方面面,囊括藝術的各種形式,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各個門類,承載着中華民族千秋萬代的感情和濃厚的家國情懷。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名譽所長田青。

台灣中國文化總會秘書長楊渡發言說,粵港澳大灣區的歷史與台灣命運緊密相連,而這其中的歷史有待細說和挖掘。他回顧了中國台灣的歷史和宗教信仰變遷,台灣的宗教信仰民俗中飽含與大陸的文化連接、地方故事,楊渡建議兩岸交流多舉辦信俗交流活動,也呼籲有更多更為自由溫情的互動。

澳門文化界聯合總會會長吳志良發表演講稱,粵港澳大灣區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共同體,更是一個命運共同體。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要畢其全功,必須建成一個共同的精神家園,需要構建共同的身份認同和價值認同。他表示,在探索構建人文灣區的過程中,我們如何尋找有效的模式和路徑,對增強中華民族共同意識和構建與人類共同價值具有很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霍啟剛發言。

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立法會議員、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霍啟剛發表主題演講認為,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香港有推動文化雙循環的能力、優勢和歷史使命,使中華文化的元素在香港落地、 創造、推廣並和國際接軌,意義重大。他指出,明年粵港澳三地將共同承辦第十五屆全運會,粵港澳三地已建立了粵港澳常態化聯絡機制。他認為,這個高階的溝通機制應積極沿用拓展至更多領域,建立灣區主要城市的統一審批溝通機制,有關文化場所、資源、活動的資訊平台。

星競威武集團董事長兼CEO何猷君。

星競威武集團董事長兼CEO何猷君發表主題演講認為,大灣區是港澳與內地雙向奔赴的結晶,「一國兩制」是灣區人文最大特色,港澳是嶺南文化出海的橋頭堡。何猷君從大灣區企業家的角度,就「把握當下時代潮流」提出了幾點看法:首先,繼續增強三地開放交流,進一步突破「三個關稅區、三種法律制度、三種貨幣」壁壘,搭建完善的製度和平台,幫助三地智力融合更緊密;其次,企業和平台要積極 融合三地資源優勢,借助大灣區內的循環做大基本盤,並主動向外拓展;最後,港澳青年也要用好有關平台資源,主動投身大灣區創新創業浪潮。

香港藝術學院前院長、香港中文大學客席副教授茹國烈,台灣中華文化總會秘書長、台灣著名作家楊渡,華為雲全球生態部總裁康寧等今日均作為主題發言嘉賓出席活動。

 

來源: 橙新聞 [2024-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