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中全會】政商界籲港提速經濟轉型拓創科

香港各界人士呼籲港加快推進經濟轉型,發展創科。圖為設於香港科技大學內的納米製造實驗所。資料圖片
香港政界人士冀特區政府在社區及學校加強國安教育。圖為市民早前參與國安教育競答小遊戲。資料圖片

促進數字化自動化與內地接軌 更好發揮金融物流等優勢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昨日通過。全會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在改革開放中不斷推進的,也必將在改革開放中開闢廣闊前景。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面對人民群眾新期待,必須自覺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多位香港政界、工商界人士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這將為香港發展帶來重大機遇,呼籲香港各界加快推進經濟轉型,發展創科,在全面數字化、自動化上與內地接軌,更好發揮香港在金融、物流、航運等方面的優勢,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國家「引進來」、「走出去」,拓展「一帶一路」新興市場,同心攜手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香港再出發大聯盟共同發起人李慧琼表示,全會深入分析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統部署,向世界展示黨中央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歷史主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闢中國式現代化廣闊前景的堅定決心。對此,她感到深受鼓舞,認同只有堅定改革到底的決心,矢志不渝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不斷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力求成為國家各項領域的試驗地

李慧琼認為,香港未來要發揮好與國際規則順暢銜接的優勢,落實和貫徹今次全會精神,在構建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新格局中發揮重要功能,並要加快推動創科發展,助力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轉型,力求成為國家各項領域的試驗地,為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貢獻香港力量。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再出發大聯盟共同發起人李聖潑表示,在國家改革開放的進程中,香港從未缺席,將來要參與更深,貢獻更多。現時香港在實現由治及興的進程中,面對國際環境複雜、特區內部民生經濟等問題,香港要抱持突破創新、融合發展的思維,解決社會急難愁盼,既要推動好香港經濟發展,亦要助力國家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民建聯工商事務政策發言人、香港再出發大聯盟副秘書長黃英豪表示,透過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相信內地的很多產業未來將會進一步高質量發展,相信中國製造的「新三樣」—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以及低空經濟等相關創新產業的發展機遇龐大,而這些產業進一步發展需要金融、貿易、物流、科研等作支撐。香港在「一國兩制」下,背靠祖國,與國際接軌,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航空樞紐,有能力以融資、出口、專業服務等自身優勢為有關建設貢獻力量。

展港所長 做好科研成果轉化

立法會商界(第一)議員、香港再出發大聯盟共同發起人林健鋒表示,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統部署,釋放出新一輪重大發展機遇,將為香港發展帶來源源不絕的新動力。他呼籲香港社會各界乘勢而上,對接國家所需,發揮香港所長,包括做好科研成果轉化,提升新質生產力,以及用好專業服務協助內地及香港企業拓展東盟及中東等新興市場,促進經濟持續發展。

他強調,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一國兩制」下的優勢得天獨厚,要發揮好「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協助海外資金「走進來」及內地資金「走出去」。未來,香港應該更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進一步強化自身稅制優勢,吸納世界各地人才,做好招商引資的角色,積極拓展「一帶一路」新興市場,助力國家對外開放,將香港發展推上新台階。

立法會工業界(第二)議員、香港再出發大聯盟共同發起人吳永嘉表示,在國家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下,相信內地的數字經濟和數字中國建設將會成為經濟長期穩定增長的重要引擎,為香港的工商界、不同產業帶來遼闊機遇。香港企業要更好進入內地這個大市場,必須先要在全面數字化、自動化上與內地接軌。

 

來源:香港文匯報[2024-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