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的挑戰與機遇——中學生與專家的智慧對話

      香港文匯報訊(實習記者 劉奕辰)隨着現代科技飛速發展,人工智能(AI)已潛移默化的融入生活之中,人們對AI的使用範圍和場景愈來愈廣,因此持續科研發展已成為必然趨勢。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港投公司」) 今日(7月19日)與北京銀河通用機器人有限公司(Galbot Co. Ltd.,銀河通用)啟動了擴展生態圈合作。透過投資驅動及生態擴展的模式,加速香港在具身智能(Embodied AI)領域的創新探索及應用,推動香港成為國際領先的具身智能技術研發及人才中心。因應此次合作,銀河通用舉辦了「探索人工智能終極形態,共創香港奇蹟下一浪」論壇,並邀請了約30名香港高中學生親身體驗與其機器人「Galbot」互動,並在專屬環節中與論壇嘉賓交流對話。

     機器人底盤選擇與技術挑戰

     首先,來自培正中學的學生提出了一個關於機器人底盤選擇的問題:「為什麼選擇輪式底盤而不是雙足機器人?這樣的選擇在面對複雜地形時是否有局限性?」

     銀河通用機器人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姚騰洲解釋道,「我們選擇輪式底盤是考慮到現階段的技術和實用性。輪式底盤在工廠、商場、寫字樓以及家庭等平地場景中已經非常實用。而雙足機器人在可靠性、功耗和成本上還存在許多需要克服的問題。」他進一步表示:「雙足機器人的真正價值在於它能夠在更多樣化的地形上活動,但這需要在硬件和算法上達到更高的水平。」

      主持人朱天宇補充,「我們團隊認為,輪式底盤不能到達的地方,現階段的雙足機器人也沒有太大的優勢。現階段,我們專注於提升輪式機器人的性能,以應對現有市場需求。」香港谷歌雲工程師主管周昌願則強調了商業機會,「我們現在要抓住平地場景中的機會,等到雙足機器人技術完善後再推向市場,可能就太晚了。」

      人工智慧研究與職業準備

      接下來,中華基金中學的陳佩林同學問到,「你們在深圳和北京的研究中心正在進行哪些與人工智慧相關的工作?如果我以後想要投身這個行業,需要做哪些準備呢?」

     姚騰洲詳細介紹了團隊的分布和研究重點,「我們的團隊主要分布在北京和深圳。北京依托當地優秀高校的資源,主要負責大模型和GRL團隊的搭建,以及產品和商業團隊的運營。而深圳則利用大灣區的供應鏈優勢,主要負責設計、工業設計、機械硬件和嵌入式控制。」

      針對職業準備,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弋力博士指出,人工智能領域需要多元和綜合的技能,包括基本的編程能力、數理基礎、機械製造知識以及心理學等,「我們在設計人形機器人時,理解人的認知和心智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朱天宇補充說,對於喜歡探索未知和滿足好奇心的學生,可以側重於學術研究。而對於那些更注重實際結果和商業應用的人,應該更多地參與創業和實踐項目。現在互聯網上有大量的學習資源,大家不應只局限於學校提供的機會,而應該勇敢地探索外界的學習機會,如線上課程和開放社區的學習平台。

      AI時代的市場變革與固有認知的挑戰

     最後,來自筲箕灣官立中學的林同學問:「面對AI帶來的變化,有什麼固有的傳統認知是必須被打破的?」

      朱天宇回應稱,「保持批判性思維和終身學習的態度是至關重要的。即使在成功的領域中,也需要發現潛在的隱患,這有助於健康和成功的發展。技術發生變革時,要思考它的可能性和潛在問題。」

      周昌願則強調了想象力的重要性,「兩三年前我們可能無法想象今天與機器人的溝通方式,因此,突破自我設限,擁有無限的想象力是最重要的。」

      姚騰洲補充指,將不同技術或事物像化學反應一樣結合起來,會產生新的東西。這正是我們在做智能機器人時的理念,將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結合,產生了新的智慧機器人。

     朱天宇還分享了作為投資者的見解,「我們發現AI創造的機會需要類比於上個時代,而不是僅僅上個互聯網時代。這樣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AI帶來的變革。」

      來源:香港文匯網[2024-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