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基金會辦義工感謝日 梁振英:將港人慈善文化帶出國際

享基金會主席梁振英頒發感謝狀。

8月19日是「世界人道主義日」,歌頌和表彰世界各地的人道援助者。共享基金會今日舉行「義工感謝日及慶祝世界人道主義日」活動,全國政協副主席、共享基金會主席梁振英,外交部駐港公署特派員崔建春等出席活動致辭,並向逾70名退休人士義工及青年義工頒發證書,表揚他們過去一年到「一帶一路」國家實踐民心相通的工作。

共享基金會近年在老撾、柬埔寨、吉布提、毛里塔尼亞及塞內加爾,推展「消除白內障致盲項目」,至今為1.5萬名病人消除白內障;並在中老鐵路、東帝汶及洪都拉斯開展「登革熱防控項目」。為表揚過往一年曾赴海外工作,以實際行動實踐人道主義精神的義工,基金會向來自英國牛津、劍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等的實習生及一眾義工頒發證書。

梁振英:基金會繼續發展 將港人慈善文化帶出國際

基金會主席梁振英在活動上致辭時,提到基金會成立僅6年時間,中間3年還要面對新冠疫情,但他們的工作沒有因此而停下來,更在不同國家的項目取得顯著成果,這有賴外交部的大力支持及所有基金會的同事及義工等付出及努力,基金會未來將繼續發展成為擁有國際話語權的國際人道救援民間組織。

共享基金會主席梁振英在基金會義工感謝日致辭。

共享基金會已經由最初做白內障滅盲手術,到現在增加了不少公共衞生項目。梁振英接受《圈傳媒》訪問時還透露,共享基金會準備下月在東帝汶推出新的項目,可惠及更多人。他介紹說:「用納米技術的設備,為東帝汶的人民提供可以直接飲用的優質飲用水。」他指出,很多發展中國家的飲用水,都是靠打科學井,但這些水往往有生物污染,而且有很重的礦物質成分,長期飲用會造成腎病,所以希望藉提供直接飲用水,幫助解決相關問題,同時也可以解決當地人民買瓶裝水喝了後隨處亂丟的問題,由於瓶內有積水,會很容易滋生蚊蟲造成蚊患。

梁振英又表示,共享基金會稍後會在香港首次啟動向社會募捐,得到的善款對基金會來說很重要。而更重要的是,能夠徹底體現民心相通的精神,彰顯香港人樂善好施的精神。

義工不分年齡職業 只為傳達人道主義 奉獻香港力量

獲嘉許的義工當中,包括曾任梁振英和林鄭月娥特首副官的前警司劉志堂,他退休後加入共享基金會擔任義務高級顧問,曾跟隨梁振英遠赴洪都拉斯管控登革熱,協助當地群眾管理工作,今日獲梁振英親頒感謝狀。

劉志堂獲梁振英頒發感謝狀。

共享基金會義工不分年齡、不分職業,他們懷着人道主義的理想,奉獻香港的力量。義工陳藹晴表示,她1月去了柬埔寨,6月又去了塞內加爾,見證了一個失明的人,經過20、30分鐘的小型手術,可以重見光明。她形容那一刻是相當感動,作為醫學生及義工,覺得這個項目很有意義。

梁振英向義工頒發證書。

另一位義工陳卓瑜表示,基金會的義工團隊有部分人員可以運用多國語言,能更加容易地跟當地人溝通,而很多患者未必與香港及內地人有太多接觸,所以與他們交流期間,可以幫助將中國香港和中國內地的名字傳揚開去。

外交部駐港公署則向基金會人員介紹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國家外交政策及「一帶一路」倡議等情況,讓基金會人員學習重要的外交知識,未來學以致用。

 

来源: 點新聞 [202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