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通商貿銜接機制 促進資金流通
多位香港立法會議員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今屆特區政府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各領域合作都取得顯著成果,他們建議未來進一步打通商業、貿易等方面的銜接機制,在市場准入、資金流通、跨境醫療、科研合作等方面取得進一步突破。
盼醫券適用範圍覆蓋整個灣區
梁熙議員表示,今屆特區政府在創科、教育、醫療、法律、應急救援等方面都加強了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合作。例如在醫療衞生方面,積極推動醫療融合,建立服務跨境銜接機制,推動香港長者醫療券跨境過河、醫健通跨境病歷互通等,助力大灣區醫療國際化。
他建議擴大「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將該計劃逐步覆蓋至整個大灣區。此外,「大灣區跨境直通救護車試行計劃」亦會在今年內推出,希望可以從中總結經驗,盡快恒常化相關政策,並由現時的兩所香港醫院擴展至更多香港醫院,進一步便利患者。
香港再出發大聯盟共同發起人、吳傑莊議員表示,今屆特區政府管治班子上任以來,在人流、信息流的跨境流通等方面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合作,並取得顯著成果。他建議未來在行業資格認證方面進一步取得突破,尤其是互聯網、演藝和文化創意行業,希望大灣區內地城市能夠在牌照規限上有所放寬,以便香港居民和企業更容易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創業。
此外,可進一步挖掘大灣區內的高校在科研項目合作方面的潛力。
香港再出發大聯盟共同發起人、邱達根議員表示,今屆特區政府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合作方面做了許多努力,包括成立多個委員會和專責小組,使香港與內地的合作更加緊密,在河套地區、北部都會區的發展等議題上與內地對接,雙方在新的架構下,經常會面討論許多實際問題,推動人流、物流等在跨境調動方面取得進展。他建議未來在數據、資金、科研、商業等方面進一步打通銜接機制,通過制定某些行業的市場准入規則,促進企業和個人徵信等金融數據的跨境互通,推動生物樣本等特殊科研用品的跨境流動等,進一步深化合作。
他強調,基金行業和創科公司對於資金需求高,希望資金能夠更加自由地流通,建議通過小批量或特定試點的方式,逐步推進資金、人才和數據的跨境流通,透過一些跨境的先行先試項目,逐步研究解決在跨境合作中遇到的難題,以期最終實現在整個大灣區的全面合作與發展。
招龍頭企來港 「築巢引鳳」吸高才
多位香港立法會議員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對今屆特區政府的人才政策和取得的成績表示肯定。他們表示,香港要打造成為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應進一步優化人才政策,主動吸納歐美、東盟等國際人才,同時大力推動香港創科等產業發展,吸引龍頭企業來港,通過「築巢引鳳」,提供更多工作崗位和發展空間吸引人才,更要完善各項配套服務,如資金有序來港、子女順利插班等,為人才留港提供便利,讓人才居港無憂。
做好人力資源需求推算 精準引才
香港再出發大聯盟共同發起人、顏汶羽議員表示,政府應積極前往海外,特別是東南亞國家,宣傳吸納人才,爭取吸引更多高端人才來港發展。他認為人才政策要建立在人力資源需求的精確推算上,希望政府能盡快公布相關人力資源推算結果,以便政府和各界能夠根據香港短缺的行業職位,爭取國際高端人才來港。
香港再出發大聯盟共同發起人、陸瀚民議員表示,通過各項人才計劃來港的人員,主要來自金融服務、創新及科技、資訊及通訊科技服務等範疇,正對應香港產業發展的需要。他建議做好人才的配套服務,如住房、醫療、子女就學等,讓人才居港無憂。此外,要更仔細地分別制定針對內地和國際人才的不同需求,做好招攬及宣傳策略,同時在吸引人才之餘,針對科技產業等制定具競爭力的產業政策,「築巢引鳳」,更積極主動吸引海內外龍頭企業來港,以產業吸引人才。
尚海龍議員建議未來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系統梳理總結前期搶人才的經驗,思考需要優化的政策細節,進一步開門搶人才。例如主動出擊,招攬歐美日韓的科技、金融等人才,為「八大中心」建設提供支持,另外增加「軟科中國大學排名」部分學校,進一步拓寬人才來源。二是積極發展香港創科產業,吸引成功企業特別是「鏈主」企業來港,積極為人才提供批量中高端工作崗位,讓人才有更好的施展空間。三是為人才做好服務,建議推出優化人才落地香港的便利,例如資金有序來港、子女順利插班學校等,為人才解決後顧之憂。四是積極和廣東省、內地優勢省份珠聯璧合發展產業,吸引優勢省市來港設立研發中心、產業「飛地」,推動產業共贏。
來源:香港文匯報 [202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