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覆蓋基礎學科到創新思維培養 設職業角色扮演體驗建橋流程
港珠澳大橋遊研學團火熱!大橋遊自去年底開放以來,面向港澳和內地青少年學生,相繼開展研學夏令營、科技活動周、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相聚計劃等一系列科普活動,至今已有來自港澳高校、廣東中小學以及西藏、昆明研學團等數千名師生「上橋」,近距離感受超級工程的魅力。而由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等聯合策劃的最新研學課程在11月1日迎來首批研學團隊,課程設計覆蓋基礎學科到創新思維培養各個層面。有學生坦言大橋遊研學涵蓋大橋技術創新、環保理念等領域,「讓我們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大橋管理局稱,接下來將開發更多富有創意和教育意義的研學項目。
港珠澳大橋是連接香港、珠海與澳門三地的世界最長跨海大橋,被譽為「現代世界的七大奇跡」之一,而大橋旅遊開發亦穩步推進。最新的大橋遊研學課程由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珠海九洲港珠澳大橋旅遊有限公司聯合策劃,並在專業的教育團隊指導下設計完成,於11月1日迎來首批研學團隊,該團隊由來自廣東韶關市張九齡紀念中學的147名學生及5名老師組成。
「大橋研學課程不僅是讓學生深入了解港珠澳大橋這一世界級超級工程的研學實踐活動,更是激發學生探索精神和職業規劃導向的重要平台。」珠海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研學課程設計遵循項目制學習模式、情景化教學等教育理念,全面覆蓋了從基礎學科到創新思維培養的各個層面。「具體而言,課程內容涉及數學、物理、地理、歷史等多個領域,力求為學生們提供一個全方位的學習體驗」。
寓教於樂激發學生對科技興趣
為了讓青少年學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港珠澳大橋的魅力,研學過程中特別設置多個互動環節。譬如職業角色扮演,通過模擬成為橋樑設計師、建造師、質檢師或工程師的過程,學生們可以親身體驗不同職業的工作流程,了解各崗位在整個工程項目中的作用。而每位參與者都將有機會根據自己的研究和發現,準備並完成一份關於港珠澳大橋的橋樑日誌,分享給身邊的同學和家人。
「港珠澳大橋研學之旅,讓課本裏的知識鮮活起來,不僅拓展了我們的視野,也激發了我們對科技的興趣。」參與研學的學生陳同學說,「大橋遊研學內容涵蓋大橋的建設過程、技術創新、環保理念等多領域,讓我們更好地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研學課程的開展,標誌着港珠澳大橋在推動青少年科學素質教育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激發青少年對於科學技術的興趣,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同時也促進了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交流與發展。
將結合大橋博物館等開發更多研學項目
香港文匯報記者了解到,自港珠澳大橋開通以來,便面向港澳和內地青少年學生相繼開展大橋科普進校園、研學夏令營、科技活動周、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相聚計劃等一系列科普活動。
截至目前,已有來自香港中文大學、澳門科技大學、清華大學、中山大學、廣東中小學以及西藏、昆明等研學團等數千名師生「登上」大橋,近距離感受超級工程的魅力,感受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成果。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有關負責人透露,大橋遊接下來將推出更多高質量的研學課程內容,開發更多富有創意和教育意義的研學項目。其中,將結合正在籌建的港珠澳大橋博物館、海上會客廳等項目,持續豐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和人文高地的內涵,將大橋藍海豚島打造成為集展示體現世界工程奇跡、伶仃洋海域風光、粵港澳三地文化為一體的大灣區知名旅遊目的地。
來源:香港文匯報 [2024-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