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澳人士同在濠江尋獲事業春天 勉後進認識國家機遇創新天
香港和澳門都是祖國的掌上明珠,這兩個特區亦擁有深度合作的歷史基礎和廣闊前景。有在澳門發展的土生土長港人、土生土長的澳門企業家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兩個特區都擁有「一國兩制」的優勢制度,以及「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地位優勢,在產業發展上又能優勢互補,他們自己亦在兩個特區的聯動協作中找到自己事業的春天。他們強調,港澳合作是從政府到民間的民心所向,他們鼓勵港澳青年認識國家發展機遇、兩地人才進一步流動,相信在國家的支持下,港澳攜手並肩,定能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港企業家澳門打拚 籲青年抓灣區機遇
在香港土生土長的鍾靜儀大約20年前來到澳門發展,乘着國家政策和澳門發展的東風,在這裏開創了自己涵蓋澳門、香港和橫琴的事業。她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國家對兩個特區的支持、澳門和香港的相似與互補,令她在澳門回歸祖國後抓住了黃金發展期,成就了自己的事業。她相信兩個特區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政策的支持下,能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不僅是自己,相信下一代更能獲得更好的未來。
澳門回歸祖國後,賭權於2002年開放。幾年後,鍾靜儀從香港來到澳門發展。她先在澳門當地的公司做媒體和市場相關的工作,隨後瞄準商機開始自主創業,她說當時遇上了發展黃金期,公司發展愈來愈好,提供的服務亦愈趨多元。
近年,鍾靜儀又遇上一個新的、更大的發展黃金期。粵港澳大灣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發展,「一小時生活圈」的成功搭建,都為她拓展事業邊界提供可能。
「香港、澳門和大灣區內地城市愈來愈互聯互通,在香港、澳門、橫琴都設置公司對事業發展有幫助。」她表示,香港愈來愈多的公司想到澳門發展,澳門也有很多公司想開到香港,港澳特區和內地的公司亦都對對方的市場很有興趣,希望擴展新的市場,而這正是她公司努力把握的新機遇。
港澳同設據點 利內企「走出去」
鍾靜儀在澳門、香港都有公司,這令她更容易開拓海外市場,現在愈來愈多內地公司希望透過香港和澳門出海,而她的公司在兩座國際城市都有據點,則可為內地公司「走出去」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兩特區同中有異可互補
與澳門和香港都有深度鏈接的鍾靜儀深刻感受到,香港和澳門文化相近,又各有特色,相近的文化可以令香港人更容易適應澳門的生活,而兩個特區的不同點,又可以形成互補,創造更大的發展機遇。
國家是這兩顆「掌上明珠」最堅強的後盾,鍾靜儀說,港澳背靠祖國是蓬勃發展的重要保障和底氣,港澳青年必須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把握大灣區發展機遇,相信新一代的發展機遇會愈來愈大。
她感謝中央對澳門、香港發展的支持,認為自己在澳門回歸後抓住了發展契機,很慶幸來到澳門發展,她相信未來澳門和香港都會愈來愈好。
澳工商界:善用兩特區優勢增合作
澳門工商界看準港澳合作的商機與空間。澳門工商聯會執行會長吳華威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香港是世界公認的國際貿易中心,澳門是國際旅遊城市,澳門工商界希望可以善用兩個特區各自的優勢,加強合作、聯動港澳,「大家看到無限機遇。」
吳華威說,港澳一直是一家,一路以來在經貿、旅遊等領域的合作都很頻繁。中央一直很重視兩個特區,兩個特區的各項發展亦不斷進步,特別是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下,港澳地區更是商機無限。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及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與澳門工商聯會早前合辦「香港星級品牌大灣區星級品牌企業獎2024頒獎典禮(澳門站)」。吳華威說,這是大家的創新合作,希望服務中小企,促成港澳商界團結、聯動整個大灣區,「香港和澳門的企業家都有相同的理念,認為建設大灣區是國家賦予港澳的使命,我們正思考如何抓緊相關機遇。」
港企可藉政策落地橫琴深合區
吳華威觀察到,香港和澳門商界對雙方合作有很大期望,大家亦都相信會有很大合作空間。他說,香港中小企可以透過澳門政策落地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讓他們看到在深圳前海外的更大發展空間。他並透露,除了香港有很多優質連鎖品牌非常適合澳門市場,不少香港工商界人士現在亦看準澳門大健康產業等產業發展。
澳門企業對香港市場亦同樣充滿興趣。吳華威表示,近兩年,澳門不少民企特色的老店開始開辦連鎖店,不僅把業務拓展到內地,也開始進入香港市場。他們看準香港人流多、人口多、香港人喜歡澳門的美食等特點,相信發展都不錯。
國家主席習近平說,「澳門是祖國的掌上明珠。」吳華威認為,這賦予大家能量,讓大家感覺到國家很關愛澳門,相信在國家的支持下,澳門可以發展得更好。
居澳港人盼澳門設機制吸金融人才
在澳門從事金融工作近20年的余景豪是土生土長的港人。他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過去港澳在金融方面的合作順暢,未來希望澳門進一步開放金融業中高端人才引進的恒常機制,增進港澳專業人士流動,讓更多香港人才可以到澳門,培養澳門的青年以及推動行業發展,以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為澳門打造區域金融中心提供幫助,港澳攜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共同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的加速建設。
助兩地專才流動 育澳青投身金融
余景豪與澳門的緣分要從他的愛情說起,「我太太是澳門人,2002年我們拍拖的時候我就經常來澳門,2006年我就正式到澳門返工。」近20年在澳門生活工作的他也一路見證澳門的變化,有新建的各類場所,澳門街頭變得五光十色,經濟更有了蓬勃發展。澳門居民對金融、財富管理的意識逐步提升,澳門的金融行業也在社會的發展變化中不斷前進。作為在澳港人,余景豪十分關注兩地的協同發展,特別兩地如何攜手建設粵港澳大灣區。
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5周年,灣區建設也是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下的重大發展戰略,余景豪表示,澳門正在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包括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建設,區域發展也給更多澳門青年帶來機遇,他也感受到港澳青年一樣都十分有上進心,兩地可以增進各行業的交流和人員流動,如香港的金融界中高層人才可以到澳門,培養澳門的金融人才和推動行業進步,這也需要澳門特區政府加快審批勞工配額。
他同時關注到,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17日獨家為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撰文,強調以港澳所長服務國家所需,他相信這是港澳各界的共識,「我從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成為在澳生活20年的港澳人,希望香港好、澳門好、國家更好。」
余景豪現在也是澳門證券基金行業協會理事會總幹事。他分享道,協會今年多次到香港與當地金融同行開展交流,包括到訪香港金融發展局,雙方就金融市場創新、監管體系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同時與香港中資證券業協會和香港投資基金公會的成員開展交流,探討行業發展趨勢、合作前景等。余景豪希望澳門能加快打造金融市場機遇,如金融產品的開放和創新,吸引更多金融創新人才來澳門發展。
來源:香港文匯報 [202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