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集《農業低碳》
在創新驅動與綠色發展的理念下,中國農業正通過技術變革,開創一條低碳轉型的新路徑。
在廣東江門,光伏科技與漁業養殖的深度融合令人耳目一新。這座大灣區最大的單體漁業光伏項目,年發電量達7億度,不僅實現了「電、漁、租」三重效益,形成了能源與漁業的共贏生態系統。
二氧化碳的創新應用同樣令人驚嘆。江門雙碳實驗室成功把二氧化碳應用於新會柑等特色農作物的種植,實現了「以碳增產」的突破,為農產品提質增效提供了科技支撐。
「以草代木」的生態農業模式,進一步展現了農業低碳轉型的潛力。菌草技術不僅成功培育出效果更優的菌類,還構建了「草-菌-飼」的閉環產業鏈,有效降低了對森林資源的依賴。作為畜牧飼料的菌草,畝產效益顯著,為降低養殖成本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面對奶牛養殖業的減排挑戰,智慧灌溉系統與「牛糞-沼氣-有機肥」循環模式,為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創新實踐。這些技術的應用,不僅降低了甲烷排放,還實現了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
從能源開發到碳資源利用,從生態循環到智慧養殖,中國農業正在通過全方位創新,探索一條兼顧產量、品質與環保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為全球農業低碳轉型貢獻中國方案。




[2025-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