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今日在北京召開。多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表示,將關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推動國家科技強國發展,包括構建「港澳研發+灣區轉化」的科創生態;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加快發展世界級國際先進技術轉化中心;在香港打造國際中藥交易平台;鼓勵內地企業採用香港的高品質專業服務「走出去」等。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梁美芬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可構建「港澳研發+灣區轉化」的科創生態,要做好物資、設備共享等,包括考慮建立科研物資「白名單」,加快通關速度;在河套、橫琴設共享儀器平台,降低重複購置成本;考慮在河套香港園設「數據沙盒」試點,允許脫敏數據經科研專網回流,並提供技術轉讓所得稅優惠;粵港澳三地可共訂區域規則,以「電子圍欄+溯源標籤」管控敏感技術,串聯「基礎研究、中試、產業化」全鏈條等。
倡共訂統一知識產權制度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胡曉明表示,河套園可進一步發展具國際影響力的創新科技生態圈,包括制定創新規劃及合作制度,同步管理及完善服務,加快發展世界級國際先進技術轉化中心,提供持續技術培訓、設立有效的獎勵制度,鼓勵創新文化、推出產學研配對獎金支持基礎研究及技術轉化、構建創新的政策措施、長遠共同協商制定統一的知識產權制度,促進創科人才、企業、資金、物資、數據更高效互通協作,產學研深度融合等。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黃英豪表示,自己關注與大灣區發展密切相關的關鍵領域,期望中央有關部委支持整合大灣區內各方資源,以香港為核心構建中醫藥產業 「學、研、產、銷」體系,在香港率先成立大灣區中醫藥學研究中心,依託香港及大灣區內高校的科研力量,提升中藥及產品的研發精準度,加快中藥新藥研發臨床進程,降低商業轉化成本等。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吳永嘉表示,當前內地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亟需多方面的支持,而香港具備條件擔當中介橋樑和全方位的增值服務平台,建議中央有關部委積極倡導並支持內地企業視香港作為「出海」的首選指揮中心與增值服務平台,並從簡化業務備案及核准的流程、外匯資金靈活調配,以及便利人員跨境流動管理等多個維度,為內地企業「走出去」鋪設順暢通道等。
來源:香港文匯報 [2025-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