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深西鐵料2035年通車 洪水橋到前海僅15分鐘 深圳側設「一地兩檢」口岸 全線地下形式興建 設5站點

項目宣傳片。 路政署Fb圖片
圖為廣深港高鐵香港段營運首天,市民跨越內地與香港口岸區。資料圖片
港深西部鐵路(洪水橋至前海)香港段初步走線
香港文匯報於3月15日報道港深西部鐵路口岸將採用「一地兩檢」模式。

香港特區政府最新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顯示,全長約18.1公里、連接洪水橋至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鐵路,全線以地下形式興建,共有5個站點,其中穿越港、深后海灣的海底鐵路隧道將以單向掘進方法施工,香港委託深圳市政府設計香港段,目標是2035年雙向同時開通,屆時洪水橋到深圳前海僅需15分鐘車程,港深雙方同意於深圳側設「一地兩檢」口岸。特區政府運輸及物流局向立法會就此工程香港段的勘查及設計工程,申請3.336億元撥款。 

立法會文件顯示,這條全長約18.1公里鐵路,香港段及深圳段分別為約7.3公里及10.8公里,走線由現正興建的屯馬線洪水橋站西面出發,途經厦村和流浮山,並穿越后海灣海底後,經深圳灣口岸連接至前海。全程5個車站當中,香港側的3個站,分別位於洪水橋、厦村和流浮山。深圳側的兩個站為深圳灣口岸及前海。

滿足北都區出行 帶動港深發展

文件指出,港深西部鐵路不僅提供跨境鐵路服務,也兼備香港境內城市通勤功能,滿足北部都會區內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以及流浮山、尖鼻咀及白泥一帶(統稱「流浮山」)的本地出行需求。項目將大幅提升北部都會區與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銜接,有助更好發揮港深兩地人才和資源的優勢,進一步推動及深化兩地在金融及專業服務、現代物流業和科技服務的經濟合作發展。

為提升通關便利和出行體驗,港深雙方同意於深圳側設「一地兩檢」口岸,香港境內不設清關設施。兩地政府將進一步商討「一地兩檢」安排及按實際運作需要劃分香港和內地口岸區範圍,並適時開展相關諮詢及立法工作。

為有利項目盡快開展,將以「同步建設、統一營運」的模式推展下一階段工作,即深港雙方分別同步首先處理深圳段和香港段設計及建造工程,隨後採用單一營運商統一營運及採購全線的鐵路系統。

港深西部鐵路走線跨越后海灣,涉及建造一條全長約5.4公里的海底鐵路隧道,當中香港段及深圳段分別長約2.8公里及2.6公里。考慮到工程可行性及成本效益,港深雙方同意採用單向掘進施工方法建造,並同意先由香港特區政府委託深圳市政府,為海底鐵路隧道香港段進行設計,確保兩段海底鐵路隧道設計的相容性。港深雙方其後會進一步商討下一階段的建造安排。

為此,運輸及物流局須於后海灣進行相關海上工地勘測,包括垂直勘測鑽孔、原位測試及實驗室測試等,為海底鐵路隧道香港段的設計取得相關土力及地質資料。

申3.336億撥款 25月完成勘查

局方估計勘查及設計工程按付款當日價格計算,約需3.336億元,包括勘查研究及設計工作費用(約1.632億元);法務工作費用(約2,450萬元);后海灣海底鐵路隧道的設計費用(約2,530萬元);工地勘測費用(約8,210萬元);工地勘測工程監管相關費用(約820萬元);及應急費用(約3,030萬元)。局方爭取在25個月內完成這一系列勘查研究工作。

 

來源:香港文匯報 [2025-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