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香港再出發大聯盟秘書長譚耀宗23日下午在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董事長、總編輯張國義陪同下參觀了【銘記歷史 珍愛和平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型巡迴展覽】。他在參觀結束後在獻花電子屏前鞠躬致敬,並於留言區題寫「抗日英雄 永垂不朽」八字,表達對先烈的崇高敬意。


譚耀宗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是次展覽生動地記錄了香港同胞在抗日戰爭中的光輝事跡,充分展現出香港同胞深厚的愛國情懷,「每當國家遭遇危難,香港同胞總是挺身而出,為了擊敗侵略者,不惜犧牲生命與財產。」


他形容展覽內容豐富翔實,許多珍貴圖片首次公開,全面呈現了中國人民長達十四年的抗戰歷史,不僅有助於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更能讓年輕一代深入了解歷史,珍惜當下的和平環境。當前世界上仍有國家深陷戰亂,而中國曾飽受戰爭之苦,因此更應該以史為鑑,珍愛和平,堅決避免悲劇重演。



【銘記歷史 珍愛和平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型巡迴展覽】血濃於水 港澳同胞抗日貢獻重大 長者憶兒時逃難情景 讚觀展收穫豐 「活到老,學到老」




在香港灣仔會展中心舉行的「銘記歷史 珍愛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型巡迴展覽」,昨日吸引近4,000人入場參觀,以了解抗日先烈們對抗日寇入侵的史料,其中第二展區「血濃於水 烽火旌旗」聚焦港澳同胞在抗日戰爭中的貢獻,有親歷日軍侵華的香港長者訪客,憶述兒時逃難情景,讚揚這次展覽讓他「活到老,學到老」,了解到更多東江縱隊港九大隊的抗日事跡。有中學生表示,從展覽中首次了解香港抗戰歷史,更理解和平得來不易。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期間,港澳同胞作為中華民族的成員,始終以各種形式積極參加抗戰,在中華民族抵禦外侮歷史上譜寫了光輝的一頁。「血濃於水 烽火旌旗」展區透過珍貴歷史照片、文獻資料與口述訪談,呈現當年港澳肩負的歷史使命,喚起觀眾對民族精神的共鳴。
重點呈現港九大隊在港開展游擊戰
是次展覽展示了香港在抗日戰爭期間獨特的歷史作用,包括八路軍駐港辦事處及宋慶齡領導的「保衛中國同盟」均以香港為據點,聯繫國際援助。著名的「秘密大營救」行動亦於香港展開,成功將數百名文化界與愛國人士從日軍佔領下的香港轉移至內地後方,歷時十一個月,未有一人傷亡。展覽又重點呈現了港九大隊在港開展的多場游擊戰,突出其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的重大貢獻。
展覽昨日繼續吸引大批市民到訪,仔細觀看有關的史料。
參觀者之一、87歲的梁先生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憶述,當年日軍進攻香港時,年幼的他由母親背着,與大批市民一同由香港步行到廣州,耗時約一個星期才抵達目的地。他雖然對細節已記憶模糊,但強調抗戰回憶是香港集體記憶的一部分,「有時和朋友或同事聊天,都會提到那段歲月。」
他退休後多次參觀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探究香港的抗戰歷史,這次展覽更令他對香港在抗戰中的角色有更深體會,「以前了解得不太全面,今次看到展覽有很多新發現,亦有部分知識是來到這裏後才知道。」他希望有更多年輕人了解歷史,「有時我在村口遇見小朋友,還會和他們講抗戰的故事。」
民安隊成員:體會港人與日軍戰鬥艱辛
民安隊少年團A中隊長官陳嘉浩對香港文匯報表示,臨近9月3日的中國人民抗戰勝利紀念日,因此特意組織約20名成員到場參觀展覽,其中最年輕的成員僅12歲半,「就算在學校上中史課,可能也未接觸到這段內容,所以希望他們透過展覽作補充。」
成員之一的許恩寧表示,展覽不僅彌補了課堂歷史知識的細節空白,更透過珍貴史料與圖片,讓她對香港以及全國抗戰史有了更立體的理解。她坦言:「之前在學校上歷史課,沒有特別去講(香港同胞抗戰)這部分的內容,今(昨)天通過展覽,能夠詳細地深入了解到背後的故事。」透過展覽內容,她更真切體會到當年香港人民與日軍戰鬥的艱辛,也因此更加珍惜現今的和平生活。
中學生:展覽彌補課本內容
來自寶覺中學、即將升中三的詹韞騫表示,印象最深刻的是展覽講述澳門在戰時成為「孤島」,內港成為難民與物資運輸的重要通道,「課本裏沒有這些內容,來這裏之後才真正認識到當時的局勢。」
來源:香港文匯報 [2025-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