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80周年】「風雨同舟」抗戰勝利展在港開幕 40文物150歷史照片亮相 東江縱隊後人盼港人銘記歷史珍惜和平

「風雨同舟 共建和平」粵港人民抗戰勝利80周年展開幕典禮於昨日舉行,賓主合影。
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老游擊戰士參觀展覽。
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館長張雅茵。
已故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手槍隊戰士何志雄之子何惠明。
1945年東江縱隊的布胸章及服裝。
1944年中山人民抗日義勇大隊給有功人員的模範銀戒指。
《全面抗戰的認識》一書由郭沫若著,1938年1月在廣州出版。

由香港特區政府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與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聯合主辦的「風雨同舟 共建和平」粵港人民抗戰勝利80周年展,昨日在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開幕。是次展覽共展出約40件(套)珍貴抗戰文物,以及約150幀歷史照片,重點展品包括1944年11月中山人民抗日義勇大隊給有功人員的模範銀戒指、由文學家郭沫若所著的《全面抗戰的認識》、東江縱隊隊員使用過的布胸章及望遠鏡、1944年1月1日東江縱隊正副司令曾生和王作堯的就職快郵電報,以及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成立70周年紀念章。有捐出展出文物的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戰士後人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希望讓香港市民感受到粵港兩地同胞在抗戰中的團結與犧牲精神,銘記歷史,珍惜和平。

展覽由今日(29日)起至明年7月8日供市民免費參觀。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總監張銳森昨日介紹,是次展覽聚焦介紹抗戰期間,粵港兩地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團結抗日等歷史,凸顯兩地在抗戰中的緊密聯繫,包括香港作為物資中轉站,將從各地募集的資金和物資運往抗戰前線,以及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等游擊隊在抗擊日軍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等。

是次展覽共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粵港淪陷」:通過豐富的歷史照片和數據,介紹廣州和香港淪陷的過程,包括1937年至1938年間日軍對廣州的轟炸次數、傷亡人數及建築破壞情況,以及1941年10月25日香港淪陷的歷史背景等。

第二部分「奮力抗戰」:展示在中共領導下,粵港多支武裝部隊的抗戰事跡,同時介紹「文化抗戰」,即通過文化活動宣傳抗戰精神,激勵民心的情況。

第三部分「抗戰勝利」:回顧日本投降的歷史時刻,以及粵港兩地人民慶祝勝利的場景,展現抗戰勝利的來之不易等。

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館長易西兵表示,是次展覽的籌備工作歷時近一年,經過國家文物局批准,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精選28件(套)文物和展品參展,包括13件(套)三級文物,以及東江縱隊相關珍貴文物,如正副司令員曾生、王作堯的就職快電、東江縱隊布胸章及郭沫若先生撰寫的抗戰文章等,部分文物為首次在香港展出。這些文物生動再現了80多年前粵港兩地人民同仇敵愾、共禦外敵、相互扶持的歷史,展現了兩地文化相通、命運與共的深厚聯繫。

與AI抗日戰士對話 可穿隊服拍照

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館長張雅茵表示,為讓年輕人及家庭更好參觀,館方特別設立了抗戰歷史互動教室,提供互動遊戲、心意卡書寫活動、AI抗日戰士對話,及穿上東江縱隊的游擊隊服裝拍照等活動,讓小朋友在遊戲中學習抗戰歷史,增強對這段歷史的興趣。

館方亦會於9月3日中國抗戰勝利紀念日當天推出一系列公眾活動,包括原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老游擊戰士聯誼會代表與本地中學生交流對話等。

是次展覽的重點展品之一是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手槍隊戰士何志雄的遺物望遠鏡,由其子何惠明捐贈。何惠明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父親在抗戰期間與一位姓王的指導員拍檔並肩作戰,然而該位指導員在與父親到港深邊境地帶勘查日軍動態時不幸中槍犧牲,父親一直珍藏着這名烈士的望遠鏡作為紀念。

何惠明表示,父親在抗戰勝利後到內地參與了解放戰爭,畢生愛國,而自己自幼在軍營成長,在耳濡目染下,很希望香港社會各界銘記歷史,「去年看到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鼓勵市民捐贈與抗戰相關歷史文物後,我便主動聯絡館方作出捐贈,讓更多市民有機會了解文物背後的故事,更好傳承愛國精神。」

 

來源:香港文匯報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