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的紅色地標到華峰寺的抗戰記憶;從東江縱隊歷史主題陳列的紀念館到東江縱隊革命烈士紀念碑的廣場,28日,由香港特區政府「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主辦的抗戰勝利80周年考察團到訪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東江縱隊紀念廣場以及華峰寺等地,重溫紅色記憶。
粵港澳三地山水相連、人文同源,在革命歷史長河中休戚與共,共同孕育了深厚的紅色基因。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副館長、研究館員唐琳表示,據不完全統計,超過一千名港澳愛國青年和華僑參加了東縱,他們的文化素養很高,會說英語,在營救飛行員克爾和文化名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近日,克爾中尉的兒子戴維·克爾又遠渡重洋,踏上了中國東莞、深圳與香港的土地,開啟了一場跨越81年的感恩之旅。」
在營救文化名人的過程中,港澳更是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名人們往往有着深厚的學識和獨特的見解,港澳青年們憑藉自身的文化素養,與他們深入交流,安撫他們緊張的情緒,讓他們在動盪的環境中感受到溫暖與希望。
唐琳表示,近年隨着大灣區建設的不斷推進與深入,文化融合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大灣區青年已然成為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的主要參觀人群。「有的青年是希望從紀念館中探尋先輩們走過的崢嶸歲月,有的青年是對紅色文化產生興趣主動走進紀念館,還有青年希望在參觀過程中增進對歷史文化的認知。」
李慧琼:增港澳生愛國情懷
「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組長、香港再出發大聯盟共同發起人李慧琼在考察團活動訪問時表示,繼北京首個「港澳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揭牌以後,能有更多同類型教育基地在國家不同地區落地,相信將有助於港澳青少年更直觀、深入地了解中國近代史,增強民族認同感和愛國情懷。
李慧琼分享,考察團此行參觀的重要歷史遺蹟及東江縱隊事跡展館等極具教育意義,「這段歷史與港澳地區緊密相連,但過去我們對它的介紹相對較少。雖然近代史相關內容已列入課程,但希望未來能更詳細深入地學習。」
她強調,結合實際進行體驗活動至關重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就是很好的實踐載體,如果學生能走出課堂,親身感受歷史的厚重,學習效果將更加顯著。
來源:香港文匯報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