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譚耀宗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 香港再出發大聯盟秘書長
2025年,我們迎來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的重要歷史時刻。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至1945年9月2日日本簽署投降書為止,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犧牲最多的民族解放鬥爭,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鬥爭。在國家危難、民族存亡的時刻,香港始終與祖國共赴國難。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戰爭中,中華民族付出了三千多萬軍民傷亡的慘重代價,迎來由衰敗走向振興的歷史轉捩點。站在80周年的歷史節點回望,我們不僅要銘記那段血與火的歲月,更要從中汲取精神力量,貢獻民族復興。
抗日戰爭是一場全民族的抗戰,是中華民族覺醒與團結的偉大見證。面對日本侵略者的鐵蹄,中華兒女不分黨派、不分地域、不分老幼,以血肉之軀築起了保衛祖國的鋼鐵長城。這種深沉的家國情懷,成為支撐中華民族走過至暗時刻的精神支柱。
以家國情懷促進民族團結
當時香港雖然仍受港英管治,但是1941年香港淪陷,香港同胞和國家一起同仇敵愾。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江縱隊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堅持抗日鬥爭,成為刺向日寇的一把尖刀。他們不僅開展武裝鬥爭,還冒着生命危險秘密營救何香凝、柳亞子、鄒韜奮等大批文化界人士和愛國民主人士,保護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英。這種捨生取義的家國情懷,體現了中華民族在危難時刻的團結與擔當,成為抗戰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抗日戰爭的偉大史詩中,香港從未缺席中國近現代史的許多重大事件,並且發揮着獨特的歷史作用。全面抗戰爆發後,香港廣大愛國同胞積極支持祖國抗戰。香港成為向祖國和盟軍運送物資的重要中轉站,提供了寶貴的物資支援。香港同胞通過捐款捐物、認購國債、組織醫療隊等多種形式參與抗戰,展現了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深厚情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一直是香港抗戰的中堅力量。
1938年9月,日軍登陸大亞灣,侵佔廣東。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當地群眾先後在惠陽、東莞、寶安等地組織了兩支抗日武裝。1940年,兩支抗日游擊隊合編,為後來的東江縱隊奠定了基礎。香港淪陷後,東江縱隊下屬的港九獨立大隊在新界等地堅持武裝鬥爭,浴血奮戰三年零八個月,給日軍予以沉重打擊。東江縱隊的貢獻不僅體現在軍事鬥爭上,還體現在情報工作和營救行動中。他們建立了從香港到內地的秘密交通線,成功營救了數百名國際友人和文化界人士,包括英國、美國等盟國的軍人,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重要貢獻。香港與祖國在抗戰中的緊密合作,生動詮釋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民族精神,更是香港與國家血脈相連的最好證明!
從歷史苦難汲取深刻啟示
今年我們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其核心理念就是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當我們回顧這段歷史,抗日戰爭的勝利給中華民族留下了最寶貴的歷史啟示:國家只有強大才不會被打,落後就要挨打是亙古不變的歷史真理。近代中國之所以屢遭列強侵略,根本原因在於國家貧弱、制度落後、社會渙散。這段屈辱的歷史警示我們,沒有強大的綜合國力,就無法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
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為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奠定了重要基礎。經過80年的發展,中國已經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實現了歷史性跨越。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我們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我們必須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更需要從抗戰歷史中汲取智慧,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同時不斷增強國防實力和經濟實力。
回顧歷史亦讓我們深刻認識到,香港的命運始終與祖國的強弱緊密相關,只有國家強大,才能實現香港的長期穩定與繁榮,這是從抗戰歷史中得出的重要啟示。香港的愛國主義教育應通過系統講述香港抗戰史,讓香港市民,尤其是青少年明白:香港不是「孤立的城市」,而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抗日戰爭的勝利,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共同奮鬥的結果,這份歷史功績屬於整個中華民族。
80年光陰荏苒,抗日戰爭的硝煙早已散盡,但那段歷史留給我們的記憶歷久彌新。從深沉的家國情懷到香港與祖國的患難與共,從落後挨打的歷史教訓到強國興邦的時代使命,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的紀念不僅是對過去的緬懷,更是對未來的承諾。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大力弘揚偉大抗戰精神,銘記歷史、緬懷先烈、以史為鑒、面向未來。讓我們從抗戰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斷增強綜合國力,維護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
來源:香港文匯報 [2025-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