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緣政治及貿易摩擦為香港航運業帶來不少挑戰,全國政協副主席兼香港航商總會創始會員及榮譽顧問梁振英表示,香港可以在三個方面強化國際航運中心地位:一是加強與內地港口及航運中心深度合作,二是推動航運業的綠色轉型與技術創新,三是利用香港在法律、融資與仲裁等專業服務的優勢,為全球與內地船東、金融機構及保險方提供信心與保障。他表示:「過去一年我們在這些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未來仍充滿機遇與挑戰。」
主動深度交流為國家補短板
他指出,過去一段時間航商總會一直努力推動香港補國家「國際航運中心」的短板。自從航商總會成立以來,在各區域領導支持下,合作工作取得較好成效,希望能持續關注和推動整體產業鏈的發展,並以香港作為優質平台,為國家和產業提供支撐,補齊行業短板。
他希望內地其他航運中心與港口城市更了解香港可以在哪些方面與之深度合作,諸如金融、資訊技術與法律服務等。「以往有公司選擇在新加坡辦理船舶登記,部分原因是對香港可提供的條件與優勢認知不足。去年度我們在渤海灣、長三角和大灣區三大區域推動深度交流,促成內地航運中心與港口城市更了解香港如何合作。」
盼與內地港口走向合作互補
另外,對於當前全球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綠色轉型挑戰,他發現香港及內地在這方面具備不少潛力。過去一年航商總會在大灣區舉辦兩次青年能源全產業鏈交流會,向全球展示中國在航運綠色轉型方面的能力,並強調香港在其中可扮演的角色。他亦積極參與內地多個海事與航運論壇及拜訪活動,與內地若干港口城市建立共識,利用香港本地人才與融資優勢支持內地航運金融發展。「這些活動有助於把原本純粹競爭的港口之間關係,逐步轉變為合作互補的關係。」
至於貿易摩擦帶來的挑戰,例如部分國家對中國商品或船舶的政策限制,這涉及到全球產業鏈與安全環節。他表示,中國目前約佔全球造船量的六成,若全球不再使用中國造船,整個運輸體系會受到嚴重影響。因此,在融資和保險等領域,香港可以發揮作為國際海事法律與仲裁中心的優勢,為各方提供更安全、透明與有保障的執行和爭端解決機制。
來源:香港文匯報 [2025-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