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德:山東香港聯動 同闖財富管理藍海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金融發展協會主席魏明德在《信報》發表題為「山東香港聯動 同闖財富管理藍海」的評論文章,全文如下:

中港澳三地監管機構於2020年6月聯合公報,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展「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及其框架內容,設南北向通,讓區內港澳及內地居民可互相跨境購買對方銀行的理財產品,有關決定為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居民個人跨境投資便利化。居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內地居民或港澳居民可以透過該計劃跨境投資理財產品。大灣區「跨境理財通」北向或南向的單邊總額度均為1500億元人民幣,個人額度則為100萬元人民幣,未來或有機會擴大。

香港與內地早於2014年開始實施股市互聯互通機制,已先後推出「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跨境產品。相信「理財通」會按循序漸進原則啟動,根據實際運作情況不斷改進。增強財富管理功能,能促進將居民儲蓄轉向投資,助力擴大內需。由於「理財通」的主要對象是大灣區散戶投資者,「理財通」開步要穩妥,期望日後可以着手探討擴大可投產品範圍,以及更多可提供的投資服務。同時,需要進一步加強投資者的教育、保護,增強投資者信心。

內地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助力財富快速累積。2015年亞太地區高淨值人士首次超過北美。中國與日本是增長的主要引擎,代表了90%的高淨值人士財富增長及60%的人數增長。其中,中國私人財富規模增長迅猛,2008年至2018年間,財富總量增長至23.6萬億美元,增幅達130%。在「創富」過後,「守富」和「傳富」成為關注的焦點。

中國資產管理業務市場廣闊,目前中國居民可投資資產約200萬億元人民幣,同時高淨值人群也接近200萬人。這兩個「200萬」必然產生潛力巨大的管理財富需求。一方面,內地居民對配置境外資產作多元化投資的需求與日劇增。另一方面,內地經濟的前景,也讓許多國際投資者持續增加對人民幣資產的配置。南、北雙向的大灣區「跨境理財通」的開通,就順應了這樣的跨境投資需求。

面對財富管理的藍海,風浪無可避免。當今全球正面臨經濟下行風險、數字經濟驅動產業變革、「黑天鵝」事件頻發等新形勢,眾多變動因素使得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加劇,外部環境愈發錯綜複雜,令內地財富管理的訴求加速突顯。日益深入的監管重點、不斷變化的投資者需求,也使得今天的資產和財富管理者面臨各種挑戰和機遇。

憑藉着自身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的諸多優勢,香港可以將財富管理合作拓展到更廣闊的區域。

青島市2014年被批覆成為全國唯一以財富管理為主體的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發揮先行先試作用,釋放政策紅利,多項成功的改革創新經驗在全國全省複製推廣;同時正不斷拓展全球範圍內的「朋友圈」,與海外各國家地區積極開展財富管理合作,已成立全國首家外商獨資財富管理公司。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中,青島最高躍升至全球第31位。

與此同時,煙台市是山東省重點打造的區域性基金管理中心,煙台實體經濟發達,特別是製造業在中國各大城市中位列前茅,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在山東省位居首位。煙台與海內外積極開展基金管理合作,其中包括與香港金融發展協會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濟南市也正在打造區域性金融中心,基本形成功能突出、層次分明、優勢互補的金融業發展布局。

香港一直以來是重要的離岸財富中心,粵港澳大灣區的持續發展能夠令香港更好接觸到內地的財富資源。香港積累了國際網絡、全球化資產配置資源、監管經驗,以及法務稅務專長、人才優勢。調查結果顯示,在香港、新加坡、瑞士、英國四大全球財富管理中心中,香港在交易便利度、投資選擇範圍、投資者保護等都位列第一。

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框架的落實將有助促進大灣區內投資理財多樣化,帶動產品銷售、資產管理、產品開發的發展,同時便利區內資本流動,以及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香港財富管理機構將迎來龐大的市場機遇。期待山東與香港、粵港澳大灣區南北互動、加大合作,一同在財富管理的藍海,乘風破浪,並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