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青「十四五」可以點發展?霍啟山他們這樣說

3月5日亮相的「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透露出很多關於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內容。談及大灣區未來的發展和機遇,多位香港青年向記者表示,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城市之一,可以抓住「十四五」期間粵港澳產學研協同發展等機會,發揮優勢、彌補不足,並以此再創輝煌。尤其是規劃綱要草案提及要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便利港澳青年到內地就學就業創業,更是港澳青年到大灣區內發展最大的「定心丸」。

霍啟山:產學研協同給港青帶來更多職業發展

香港廣東青年總會主席霍啟山接受南方+記者專訪時表示,隨著全國兩會的召開、「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的公佈,讓他感受到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的無限機遇,將為香港青年提供更多個人發展的新方向,包括升學、創業、就業等多個方面。

香港廣東青年總會主席霍啟山。

霍啟山留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國家在「十四五」期間將紮實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全國將「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7%以上」。他表示,近年大灣區正積極穩妥推進粵港澳產學研協同發展,於落馬洲設立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在科研發展領域的合作不斷加快。隨著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等地位的提升,也將孕育出更多高科技項目。

「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將會有更多科技研發、高端設備生產相關的新經濟工種,使香港青年在職業發展上可以有更多選擇。只要香港青年願意走出第一步,相信他們可以在這裡尋找到越來越多的機遇。」霍啟山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同根同源,有助於香港青年快速適應和融入生活;經濟發達,有著龐大的高消費力群體可以支撐廣泛的業務及計劃;內地九市土地面積廣闊,可以彌補香港缺乏土地及地價貴的劣勢,尤其是體育產業更可以直接受惠。

近日「香港地區體育會聯會」成立,霍啟山作為發起人之一,邀請全香港18區的體育會成為創會會員,將香港地區體育活動融入大灣區。 「未來日子,我希望可以舉辦更多大灣區的體育活動,透過這種形式可以拉近粵港之間青年的距離,也可以協助他們認識和參與大灣區的發展,找尋自己的職業路向,加強香港年輕人的國民身份認同感。」

霍啟山建議可以利用大灣區這個平台,舉辦「大灣區運動會」以及更多國際賽事,充分利用現存的國際級場地,粵港運動員資格也可以互認,促進區內的體育產業發展,藉此提高國家的軟實力,並為「雙循環」戰略帶來貢獻。

吳學明:港青可積極投身大灣區內高新科技產業

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主席吳學明接受南方+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家的「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多次提及粵港澳大灣區,這對激勵廣大粵港澳青年在大灣區這片熱土施展才幹、成就夢想,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尤其是規劃綱要草案中提到堅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要便利港澳青年到內地就學就業創業,更是港澳青年到灣區發展最大的「定心丸」。

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主席吳學明。

「推進大灣區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這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綱領性和戰略性的,可以激發港澳青年科研人才發揮獨特優勢,積極投身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去。」吳學明認為,港澳地區有深厚的科研基礎、法治精神和國際化等優勢,香港高校在醫學、工程、金融學等研究名列前茅。港澳青年可抓住機遇,積極投身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健康醫藥、金融科技等高新科技產業,在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的同時實現自己的價值。

「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打造粵港澳青少年交流精品品牌。吳學明認為,近年興起的國風音樂,可以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品牌名片」。例如開展大灣區國風音樂新媒體計劃,鼓勵國風音樂成為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跨越發展的主要動力。

吳學明告訴記者,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創會以來,一直致力幫助三地青年全面融入灣區發展。今年總會也將舉辦國風國服文化活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青年文創基地、延續港澳青年內地實習計劃,凝聚粵港澳各領域傑出青年,持續推動優質項目落地,構建更廣闊的合作空間,共享發展機遇。

林至穎:加快創新要素流動為大灣區帶來發展動力

作為一家科技創投企業的負責人,提到「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副會長林至穎尤其關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要加強粵港澳產學研協同發展,「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和深港河套」「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便利創新要素跨境流動」等方面內容。

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副會長林至穎。

他告訴記者,香港具有科研優勢,但產業結構單一,導致一些成果難以轉化。而粵港澳大灣區的內地城市擁有成熟的產業配套、龐大的市場,正好跟香港形成互補。 「只要人才、技術、金融、專業服務等創新要素加快流動起來,可以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帶來更多動力,青年也將有更多的就業發展機會。」

由於看好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前景,林至穎的公司兩年前也在深圳設立了子公司,主要做科技創投基金及加速器運營服務,把港澳及國際頂級大學的科研轉化及落戶大灣區,目前在深圳和珠海都有新項目佈局、落地。

例如他們目前在珠海投資新材料生產基地,吸引香港新材料創業孵化項目落地;項目的研發中心設在深圳,用好當地充足的科研人才資源;「財資中心」則選在香港,用以對接外國市場,吸收國外融資。 「相當於用三個『腳』一起支撐起來,發揮各個城市的優勢。」林至穎說。

 

來源:南方日報 [2021-03-07]